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

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

一卷,清王国维撰。王国维(详见《五代两宋监本考》条),初入罗振玉东文学社,得罗赏识和长期资助。曾留学日本,入东京物理学校。早年赴上海时务报馆掌书记事。受康德、叔本华、尼采思想学说影响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起,任教于湖北农业学堂和通州、苏州等地师范学堂,讲授哲学、心理学、伦理学,著有《静安文集》。三十三年(1907年)任学部所属图书局编译各词馆协修,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,著有《曲录》、《宋元戏曲考》、《人间词话》等。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,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,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。后曾任学部总务行走,旋任京师大学堂教习。辛亥革命后,随罗赴日,以遗老自居,1916年返回上海,在英人哈同所办的仓圣明智大学任教,主编《学术丛编》。从1913年起,从事中国史料、古器物、古文字学、音韵学的考订,尤致力于甲骨文、金文、汉晋简牍、历代石经及敦煌所出唐写本,并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,对史学界亦有较深的影响。1925年,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教授,除研究古史外,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。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。生平著作计六十二种,收入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》的有四十二种。某些考证文章增汇编为《观堂集林》。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》系据甲骨文卜辞考证王亥、王恒等先王诸事,引据考证详实。在此之前,有罗振玉撰写了《殷墟书契考释》,始于龟甲兽骨卜辞中发现“王亥”的名字,后来王国维读《山海经》及《竹书纪年》,才知王亥乃为殷商的先王,与《世本·作篇》中的“胲”、《帝系篇》的“胲”、《楚辞·天问》中的“胲”、《吕览》中的王水,《史记·殷本记》中的“振”,都是一个人,此后继王亥外又得“王恒”一人,乃是《天问》所说的“恒秉季德”的哪个王恒,而甲骨文中的“季”则是《天问》中的冥。至此,对先公事得到证实。另外又考证上甲微、报乙、报丙、报丁的情况,并以卜辞甲骨文字中,证实殷商时人们对于已立为王或未立为王的、在祭祀时共同看待的史实,考证渊博翔实。至此文出,乃开创研究甲骨、卜辞之学术,在学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,为中西学者公认的一大盛事。此书有广仓学宭丛书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公羊传解诂

    十一卷。何休(129-182)撰。何休字邵公,任城樊(今山东曲阜)人,东汉著名经学家。据《后汉书·何休传》,何休“为人质朴讷口,而雅有心思,精研六经,世儒无及者”。善历算,尤好《公羊春秋》。曾以列卿子

  • 高坡异纂

    二卷。明杨仪(约1541年前后在世)撰。杨仪,字梦羽,常熟人,生卒年不详。官兵部郎中,山东按察司副使。著有《螭头密语》一卷、《骊珠随录》和本书等。这部著撰乃志怪之书,前有自序,题曰《高坡异纂》。高坡者

  • 九谷考

    三卷。清程瑶田撰。程氏生平见“果蠃转语记”,是书以《说文》为主要根据,考释黍、稷、稻、粱、麻、大豆、小豆、麦、苽等九谷。每一谷首列《说文》之说,后加按语,遍引经史百家,间用农家习沿之语,参验以播获季节

  • 幽求新书

    见《幽求子》。

  • 谔崖脞说

    五卷。清章楹(生卒年不详)撰。章楹字柱天,浙江新城人。雍正癸丑进士,官至浙江青田教谕。《谔崖脞说》是章楹的一部杂说之作,此书都是记其随意抄撮之语,初名《噩捱脞说》,后改今名。卷一论述诗话,多记录同时代

  • 卫生要旨

    一卷。美国嘉约翰(详见《医理略述》)口译,浙右海琴氏(生卒年不详)笔述。此书是继《西医内科全书》而作。刻于光绪八年(1883)。篇首为总论,次为论寿考康宁、内外集益、各病之由、病赖良医、饮食养身之要、

  • 景紫堂全书

    五册,十七种,八十一卷。清夏炘(详见《诗章句考》)撰。全书所收多为经学著作,如《檀弓辩误》三卷、《读诗札记》八卷、《诗章句考》一卷、《朱子诗集传校勘记》一卷等。其中有些本书有专条介绍。另有《养疴三编》

  • 考工记图

    二卷。清戴震(1723-1777)撰,戴震字东原,安徽休宁县(今安徽屯溪)人。曾问学于江永,博闻强记,为清代杰出的经学家、算学家、小学家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奉诏充《四库全书》纂修官,四十年赐同进

  • 宜稼堂丛书

    七种,二百五十六卷。清郁松年编辑。郁松年字万枝,号泰峰,江苏上海(今上海市)人。恩贡生出身,好读书,筑宜稼堂,藏书达数十万卷,道光、咸丰间江南藏书家之善本多归于此。松年亲手校雠,选元明旧本世不多见者,

  • 左传杜注补义

    一卷。清苏本洁撰。本洁字幼清,江苏常熟人。康熙五十二年(1713)举人,曾任兴化知府。作者认为,顾炎武《左传杜解补正》颇有未尽之处,故撰此编。本书重在推求文句、体味语意,而少有引据考证,所以以“补义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