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比雅

比雅

十九卷。清洪亮吉撰。洪亮吉(1746-1809)初名礼吉,又名连;字君直,又字稚存,号北江。江苏阳湖(今江苏武进县)人,祖籍安徽歙县。乾隆十五年(1790年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充国史馆纂修官。嘉庆三年(1798),因批评朝政被谪戍伊犁三年,赦归后,改号更生居士,放浪山水十余年。于书无所不窥,通经史、音韵、训诂、地理之学。尚著《六书转注录》八卷、《春秋左传诂》二十卷等。洪氏孙用懃谓稚存撰是书“意在增补《尔雅》之缺漏,以为及门之指归”。陈庆镛序谓《比雅》“依《尔雅·释训》、《释言》之例,属辞比事,归当合一。凡经传遗言,以及《老》、《庄》、《荀》、《管》、《逸周书》、《白虎通》、马、班二史,汇辑贯成一卷,曰《转注考》”。据此可知是书亦名《转注考》。《比雅》广泛搜辑意义相近、相对,或相关的语词,所谓“两两比并”者,博引书证,详加辨析。所释语词如:嬴、长也;缩,短也。伤良为谗;害良为贼。天地四方曰宇;古往今来曰宙。阳之精气曰神;阴之精气曰灵。行曰商;止曰贾。无谷曰饥,无菜曰馑。有墙曰苑;无墙曰囿。小曰舟;大曰船。樵取薪也;苏取草也。有足谓之虫;无足谓之豸。雄曰凤,雌曰凰等。所释词语多两两比并,故名“比雅”。是书分《释诂》、《释言》、《释训》、《释天》、《释地》、《释山》、《释水》、《释人》、《释宫》、《释器》、《释乐》、《释舟》、《释草》、《释木》、《释虫》、《释鱼》、《释鸟》、《释兽》、《释畜》等十九篇,一篇即为一卷。“其书是洪氏随手辑录,未加整理。稿旋遭火,首尾焦烂,付刊时仍照原稿,颇多误入之处,释木误入《释诂》,释鸟误入《释诂》等极多”(《中国训诂学史》)。本书体例不够严谨,收词亦失于芜杂,引文不标篇卷并时有删节。《比雅》收入《洪北江全集》。单行之本有《玲珑山馆丛书》本、《粤雅堂丛书》本、《益雅堂丛书》本、《授经堂遗书》本,商务印书馆《丛书集成》据《粤雅堂丛书》本排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镇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清胡元郎纂修。胡元郎字丘溪,安徽桐城县人,雍正六年(1728)拔贡,十年(1732)任天镇知县。按天镇旧志,为雍正七年(1729)邑令陈际云创修,书成未梓,仅有抄本二帙。乾隆四年(1739),

  • 笔畴

    二卷。明王达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达字达善,号耐轩居士,无锡(今属浙江)人。洪武初举明经,为本县学训导,改大同府学,后迁国子助教。永乐初擢编修,累官至侍读学士。王达性简澹,博通经史,与解缙、王璲、王偁等

  • 礼记徐氏音

    三卷。晋徐邈(344-397)撰,清马国翰辑。邈字仙民,东莞姑幕(今山东安丘)人。孝武帝时,谢安荐补中书舍人,累迁太子前卫率,授太子经,于朝典礼制多有建议。撰正《五经》音训,学者宗之,又注《穀梁传》,

  • 潘刻五种

    五种,十五卷。潘祖荫(详见《滂喜斋丛书》)编。此丛书刻印了其先人潘世恩撰写的《思补堂笔记》,《思补堂笔记》分为荣遇、述德、循陔、思源、掌故、文衡、管间、易名等八项,分列八卷,记载所见所闻,详实可信。其

  • 山左汉魏六朝贞石目

    四卷。清田士懿撰。田士懿,字直忱,山东高唐人。专著山左金石书籍的,始自毕沅、阮元共同著录的《山左金石志》二十四卷,后来段松龄又作《山左碑目》四卷,法伟堂作《山左访碑录》十三卷,尹彭寿作《山左北朝石存目

  • 悟真直指详说

    见《悟真篇注疏》附。

  • 泾县续志

    九卷,清阮文藻修,赵懋曜纂。道光初年,大府檄修通志,知县阮文藻,延邑人赵懋曜等,相于采辑,汇为一册,以备采择。此志称“续志”,卷一为学校、书院、坛庙、官署、桥梁、津渡、古迹、寺观;卷二为食货、职官表、

  • 周礼训纂

    二十卷。清李钟伦(1663-1706)撰。李钟伦字世得,福建安溪人,大学士李光地之长子。康熙举人,未仕而亡。初受三礼于叔父李光坡,并受父指授,多与宣城梅文鼎、长洲何焯、宿迁徐用锡、河间王之锐、同乡陈万

  • 求一算术

    三卷。清张敦仁(详见《缉古算经细草》)撰。张敦仁读秦九韶《数学九章》知大衍求一术为中算至精成果,但仅见于秦书,然秦书无刊本流传而少为人知。为普及大衍之术他撰写了《求一算术》(1803年)。其书上卷分“

  • 论语足征记

    二卷。清崔适撰。适字适之,浙江吴兴人。清光绪举人。毕业于诂经精舍,为俞樾的高足。是书前有崔适的自序,其认为汉宣帝时,齐人王吉为齐论作传,鲁人龚奋为鲁论作传。西汉末古论始出,其传为刘歆所作,歆托名为孔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