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汉魏石经残字

汉魏石经残字

二册(山东图书馆本)。此书为山东图书馆辑拓,是海狱楼金石丛编之一。前有民国二十三年日照王献唐序,次为鱼台屈万里校录一卷。校录分甲乙丙丁四类。甲类为熹平石经,乙类为魏三体品字式石经,丙为魏三体直行式石经,丁类附以二块不知何代的石刻,上有古、篆二体之字。此书仿罗氏《汉石经残字集录》,以残字列于上,以今文列于下,两相参校,以便检阅。对于不知何经的残石,则依《汉魏石经集拓》的体例,各视其字体附于其后。所拓汉魏石经残字,汉石经,《诗经》二十六石(其中不知何篇者5石),《尚书》六石,《周易》二石,《仪礼》十六石,《春秋经》九石,《公羊传》九石,《论语》七石(其中不知何篇者二石)。各经之后,不知其为何经者二十六石,总共一百零九石。魏石经共十六石,计:品字式三体者三石,直行三体者十一石,(其中《尧典》三石,《禹贡》一石,《无逸》二石,其余五石不知何经),古、篆二体者二石。总计汉、魏两刻及不知何代之古篆二体,共一百二十五石。其编定次序,以熹平所刻为今文经,因此依今文家的经次,以诗、书、易、礼、春秋经传、论语为次,不同于《汉魏石经集拓》依古文家经次,以易、书、诗、礼、春秋经传、论语为序。其石数虽不及《汉魏石经集拓》所收七百八十八石的六分之一,但所录皆《集拓》所无,所以不宜以石之多寡而分优劣。其以校录冠於篇首,较之《集拓》仅列存字之目的办法,更为方便了读者。至于魏石经中,直行三体的《尧典》异于《集拓》中品字式三体的《尧典》,这更是从前所未发现的,尤其值得参考。按魏石经,据《集拓》以前发现之石,品字式的除《尧典》、《皋陶谟》之外,无其他各篇经文。而三体直行者,其经文又皆在《高宗肜日》以后。其《皋陶谟》之后,《高宗肜日》之前,中间究为何式,无从考见。同一《尚书》,且同刻於一时,何以前后异式,而其中又无其他发现藉以证明,久令人疑莫能释。今发现此三体直行之《尧典》《禹贡》诸石,始知品字式与直行式之间必有原刻补刻之分。兹据《君奭》一石,每石34行,每行三体者六十字,每体二十字,及每篇篇名各占一行之例,依马、郑所见古文篇数,对照现行本经文字数,由《君奭》上推,其《君奭》一石以上,应有十九石又三十二行,差二行即二十石。昔刘向以中古文校三家本,有脱简脱字,今就现在发现的石刻而论,其经文字句也间与今文不合。其自《尧典》以至《君奭》,中间与今本异者自难免。如果其间字句比今本略有增加,其所空两行即应不空。如此则《君奭》一石之前恰好是二十石。如果以品字式每行三十八字之例推算,则《尧典》《皋陶谟》经文之字数只有五十九行,即便再增加篇名二行,也仅得六十一行。虽可匀作两石,而下与照直行式推算应从第十三行起的第四石之《禹贡》,不相衔接。据此推测,直行三体之《尧典》《皋陶谟》当为原刻,其品字三体当为补刻。再以这两种石刻互证,直行式字体漫漶,品字式笔画清朗,明显可见直行者当属原刻。可惜何代补刻,史无明文。不似熹平石经,於黄初元年修补,见于《魏略》,有可考证。其古、篆两体之石刻,则尤为故书雅记所未载,无从臆度,更是俟有续出才能证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半轩集

    十四卷。明王行(1331-1395)撰。王行,字止仲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少授徒于城北齐门。洪武初,有司延为学校师。后馆凉国公蓝玉家。蓝玉荐之太祖朱元璋,得召见。蓝玉诛,王行亦坐死。事迹具载《明史·

  • 宾退录

    十卷。南宋赵与时(生卒年不详)撰。赵与时字行之,一说字德行,大梁(今河南开封)人。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。生平事迹不详,《宋史》无传,志乘亦不载其名,惟赵孟坚《彝斋文编》有《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》一篇,谓

  • 占星堂集

    十五卷。明唐文献(1549-1605)撰。唐文献,字元征。华亭(上海松江)人。万历十四年(1586)进士第一,授修撰。累官至礼部侍郎,掌御林院事。卒谥文恪。著有《占星堂集》。是集凡十五卷。据朱彝尊《静

  • 易注

    十二卷。清崔致远撰。致远字静君,山西曲沃人,康熙进士,官至吏科掌印给事中。其平生好易学,多所探研。其《易注》十二卷历二十年乃成。据自序,曾七易其稿,意于象则较有研求。今观全书,其于易象则甚为疏略,凡利

  • 舒晓斋存稿

    三卷。清黄溶(约1729年前后在世)撰。黄溶字涪远,郓城(今山东郓城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雍正中贡生。溶工诗词。本集有诗二卷、词赋一卷,皆未合古人尺度。该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目书著录。

  • 论语王氏说

    一卷。魏王朗(155-228)撰。清马国翰辑,朗字景兴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北)人。官至乐平乡侯。通经学,曾著有《易传》、《春秋传》、《孝经传》、《周官传》,今仅存《论语王氏说》辑本。但《三国志》本传及

  • 太谷县续志

    二卷。清郝应第纂修,郝应第字维三,河北新乐县人。出身举人,顺治十二年(1655)来任太谷县知县,按太谷县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二年(1594)县令乔允升。至顺治九年(1652)知县戴可进莅任后,叹乔允升本

  • 杨文懿集

    十二卷。明杨起元(约1592年前后在世)撰。生卒不详。杨起元,字贞复,广东归善人。万历五年(1677)进士,选庶吉士。累官吏部左侍郎。卒天启初年,追谥文懿。著有《识仁编》,已著录。此集为其孙廷春所刊。

  • 宋传

    见《宋高僧传》。

  • 易传灯

    四卷。宋徐总干撰。是书《宋志》及诸家书目俱不著录,朱氏《经义考》亦不载其名。此本采自《永乐大典》,后李氏刻入《函海》而佚其名。归安陆氏《藏书志》依序题曰徐总干。总干乃官名,而非人名,今姑仍之。徐氏子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