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沧趣楼诗

沧趣楼诗

一卷。清陈宝琛(1828-1935)撰。陈宝琛,字伯潜,号弢庵,福建闽县(今属福州市)人。同治戊辰(1868)进士,授编修,官至太傅、毓庆宫授读。任京官时与张之洞、张佩纶齐名,光绪十年(1881)以内阁学士襄办南洋军务,不久因母逝世返里,此后二十余年一直在家乡蛰居。著有《沧趣楼文存》。所居螺江,有沧趣楼,诗中对其周围环境多有描述:“而楼奇峰五,折叠若屏风。”“留客便盘圆石坐,借书惯坐绿阴摊。”集中有与乡里谢枚、龚霭仁、陈木庵等人的唱和之作,亦有家国沧桑之感,如《访慈仁寺松》:“身历浩幼兀不知,却对霜鬓怜吾衰。”《访崇效寺楸》:“虞山帝傅常独至,自写伊郁酬清幽。天回地转讵所料,痛定思痛将谁尤。”宣统元年(1909)陈宝琛被重新起用,离乡赴京时,赋诗留别,表现了前途难测、将审慎行事的态度:“屏居越两纪,一壑甘长终。谁知无心云,去住随天风。”“欲别谢知爱,所期谢无穷。行藏吾自审,不用哀龙钟。”其诗的内容多写士大夫颓丧失望、感伤忧愤,也有吟花弄草的闲适之作。其艺术风格属晚清“同光体”,枯淡迂缓,生硬晦涩。他学习韩愈和王安石,但艺术造诣却远甚。此卷收诗一百五十五首,分古、近两体,被陈衍选入《近代诗钞》。此卷有商务印书馆陈衍《近代诗钞》选本。1939年刊刻《沧趣楼诗集》,线装四册,共十卷,附词一卷,按年编排,本书所收之诗尽载于该集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易洞林

    无卷数。辑佚书,晋郭璞撰,有多种辑本。郭璞字景纯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县)人,官至尚书郎,精于卜筮,尝撰前、后筮验六十余事,名为《洞林》。其事见于《晋书》本传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,《洞林》原为三卷。《

  • 丰溪存稿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唐吕从庆撰。吕从庆字世膺,大梁(今属河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从其祖伸官于金陵,黄巢攻金陵时,他走歙之堨田,后遁居旌德万山,称唐遗民,至南唐时乃卒,年九十七岁。其集《历代史志书目》皆无著录。此

  • 四川通志

    ①四十七卷首一卷,清黄廷桂纂修。黄廷桂(1691-1759),汉军镶红旗人,字丹崖。康熙末以世荫起家,历任宣化总兵,四川提督,甘肃巡抚,两江、四川总督,武英殿大学士等。乾隆二十年(1755)任陕甘总督

  • 毛诗问难

    一卷。三国魏王肃撰,清马国翰辑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毛诗问难》二卷,已佚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同。是篇是马国翰从孔颖达疏《毛诗正义》辑得七节,皆王肃攻郑玄之作,《问难》亦申毛以难郑。如《小雅》“大夫不

  • 读书管见

    二卷。元王充耘(1304-?)撰。充耘字耕野(一说字与耕),江西吉水人。元统甲戌(1334)以治《尚书》登二甲进士,授承务郎,同知永新州事。不久弃官,归家侍养老母、著书授传,潜心研究《尚书》。其所著述

  • 可知编

    八卷。旧本题明杨慎(详见《谢华启秀》)撰。本书也是隶事之书。但是《升庵书目》并未载此书。本书分天、地、人三部。又分子目三十八。援引踳驳,也许为坊贾之依托。

  • 重订广温热论

    见《广温疫论》。

  • 缀遗斋彝器考释

    三十卷。清方浚益撰。方浚益(?-1899),字子听,又号伯裕,安徽定远人。官金山知县。工古文辞。试有司辄不利。署南汇、奉贤县事。曾随公使黎庶昌出使日本,后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,皆深相引重。方氏以研治殷

  • 荆门州志

    三十六卷,清舒成龙修,李法孟、陈荣杰纂。舒成龙,字御天,直隶任丘(今河北任丘)人,官荆门州知州。李法孟,任丘人,官陕西西林县知县。陈荣杰,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,举博学鸿词。州志可考者有王铢《荆门州

  • 征访明季遗书目

    一卷。清刘世瑗辑。刘世瑗,生平不详。此目选取明末杂史、杂记二百九十五部,集中反映了南明史的资料。每书著录书名及所知别名、撰者姓名,但存书目而无其书。有清宣统二年(1910)北京刘宅铅印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