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泊庵集

泊庵集

十六卷。明梁潜(1366-1418)撰。梁潜,字用之,江西泰和县人。洪武二十九年(1396)举人。授四川苍溪训导,历知广东四会、阳江、阳春三县。永乐元年(1403),召修《太祖实录》,擢翰林修撰,后迁右春坊右赞善。会修《永乐大典》,代礼部尚书郑赐为总裁,升侍读。永乐十五年(1382)北征,仁宗高炽监国,以释陈千户事牵连坐死。著有《泊庵集》十六卷。该集共十六卷,前有王直、胡俨二序。胡俨序称是集为梁潜子梁所编。考萧鎡《尚约居士集》有《陈循墓志》,称“梁公潜以职务违错,被逮且籍之。梁潜平日所作诗文、悉估书册,卖钱入官。循遣人访求,倍价赎还。今锓梓以传者,循所赎也。”则其稿为梁潜亲自编定,因陈循而传于世。胡俨序不载其事,而但称其文章遭际,大概是为讳言其被赐死之事。梁潜文格清隽,而兼有纵横浩瀚之气,在明初可自成一队。故郑瑗《井观琐言》称“其丰赡委曲,亦当代一作家。”杨士奇《梁潜墓志》称“其为文章,驰骋司马子长、韩退之、苏子赡,亦间出庄、骚为奇,务去陈言出新意。”可谓推崇备至。其文颇有气势,如江河之流汪洋衍迤,但文学色彩并不浓厚。集末附有康熙二十年(1681)梁潜裔孙梁天清续刻的《家集小引》。该集四库已存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击壤集

    二十卷。宋邵雍(1011-1077)撰。邵雍字尧夫,自号安乐先生,其先范阳(今河北涿县)人,后迁居共城(今河北辉县)。一生未仕,以操行学识为世人敬慕。三十岁后游河南,隐居苏门山百源上,人称“百源先生”

  • 周易讲义

    ①一卷。清王元启撰。元启字宋贤,号惺斋,浙江嘉兴人,乾隆进士,官至将乐县知县,著有《惺斋杂著》十余种。曾避居鹊山寺中,每研易有得则笔记之,积久成帙。其子王尚珏辑之成书,计说经七十余事,并附录平时所作易

  • 郑注孝经考证

    一卷。清潘任撰。潘任生卒,籍贯及事迹不详。著述有《郑注孝经考证》一卷、《孝经讲义》一卷《孝经集注》一卷、《读孝经日记》一卷、《孝经郑氏解疏》十卷(未刊行)等。郑玄《孝经注》,自刘知己以来多有疑者。严可

  • 直木斋全集

    十三卷。清任绳隗(生卒年不详)撰。任绳隗,字青际,号植斋阳羡(今江苏宜兴)人。约明末清初在世。少有才名,年壮气盛,意气超越,读书积学有年,颇称通博,对序言、碑记、奏议、书札一切词章、乐府、长吟、短歌皆

  • 五服释例

    二十卷。清夏燮(详见《校〈汉书〉八表》)撰。书首有燮自序,略言“丧服之旨,莫先正名,名正而后尊亲之杀、伸降之差,礼所由生,义所由起。至尊之服,则父、君、夫所谓三纲者是,至亲之服,则母及妻子昆弟,所谓一

  • 春秋运斗枢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(详见《汉学堂丛书》)辑。该书是《春秋纬》之一,又名《春秋纬运斗枢》。孔子说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。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该书推演其义,认为帝王政教当取法北斗,故曰“五帝

  • 近思录集注

    十四卷。清茅星来撰。其生卒年不详。茅星来字岂宿,乌程人。康熙间诸生。朱熹《近思录》,宋以来注释颇多,善本甚少,唯叶采《集解》至今盛行。余下注本,有的粗率肤浅,有的解所不必解,而稍费拟议者则避而不注,有

  • 拜石山房词抄

    四卷。清顾翰(1783-1860)撰。顾翰字蒹塘,锡山(今江苏无锡)人。清代词人,嘉庆举人。曾为京城教习,出知泾县。工诗,尤善填词。晚年主讲东林书院,著有《拜石山房诗词集》。另辑有《泾川诗抄》。所著《

  • 古诗类苑

    一百二十卷。明张之象(1507-1587)编。张之象字玄超,一字月鹿,号王屋山人。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。本书前有黄体仁序,序称:此书与张之象的《唐诗类苑》均因家贫而不能刊行,以

  • 鲁望集

    十二卷。明袁尊尼(1523-1574)撰。袁尊尼,字鲁望,江苏吴县人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。官至山东提学副使。此集纯为七子之体,故王世贞序极称之。其诗多属朋友间问答,自我感怀之制,格局皆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