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法书考

法书考

八卷。元盛熙明(生卒年不详)撰。据《书史会要》知其祖为鲜卑人,后居豫章(今江西南昌)。盛熙明清修谨饬,笃学多材,工翰墨,亦能通六国书。是书成于至正四年(1344)。是书卷前有欧阳玄、揭徯斯及虞集三序。据揭徯斯之序知,虞集之《法书考原序》在其前,揭氏序称“虞奎章既为之序,余特著其进书始末”。而欧阳玄之《法书考序》及揭徯斯之《法书考序》俱言及是书成时,近臣争相推荐,曾被朝廷推重。《法书考》分书谱、字源、笔法、图诀、形势、风神、工用等七类,末卷为附录印章、押署跋尾。卷一为《书谱》,辨古集评,集录仓颉以后自秦迄唐凡二百四十余人,成上、中、下三品,以风神骨气者居上,妍美功用者居下;后又列碑帖等六十余条。卷二为《字源》,其中语出独到,认识到“西方以音为母,华夏以文为基,诸国之风土语音既殊,而文字遂亦各异”。卷二中所列梵音十六声、三十四母(分为牙、齿、舌、喉、唇五音),及蒙古书四十一母,足资考证。卷三为《笔法》,分述如“操执”与“挥运”两方面。卷四为《图诀》,分述如八法、偏旁、勒法、向背法、垂缩法、点法、散水法、烈火法等凡三十种。卷五为《形势》,讲求书之布局,如布置、肥瘦等。卷六为《风神》,从情性、迟速、方圆等方面品评其高下。卷七为《工用》,指出学书须明确“宗学”,然后附以“临摹”之功,“丹墨”之要。卷八附录《印章》、《押署跋尾》;其中《印章》项附录较多,详细分为白字印、朱文印、三字印、四字印、轩斋印、名印、表字印等。《法书考》凡八卷,除卷一外,具采录成说,不支不蔓。其书对于运笔之妙,评书之精,甘苦疾徐之度,非一日之功可悟可成。是书虽采诸家之说,但择采甚精,颇足考证。有楝亭曹氏刊本、古书流通处影印楝亭十二种本,《十万卷楼丛书》本,上海涵芬楼影印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启祯宫词

    一卷。清高兆(生卒年未详)撰。高兆字固斋,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沈懋德跋云:“固斋先生为八闽骚坛巨手,余于全闽诗话,睹其数作,皆超脱雄浑,嗣响盛唐,顾以未见全集为憾。兹宫词一编,其隶事虽与陈蒋王徐四家

  • 恒言广证

    六卷。清陈鳣撰。陈鳣(1753——1817)字仲鱼,号简庄,又号河庄,海宁(今浙江海宁县)人。嘉庆三年(1798年)举人。曾从钱大昕、段玉裁游、精训诂。尚著《说文声系》、《说文解字正义》等多种。《恒言

  • 清凉山志

    十卷。明释镇澄撰。镇澄,燕山广应寺僧人。清凉山亦名五台山。在山西五台县北百二十里。以岁积坚冰,夏仍飞雪,曾无炎暑,故曰清凉。五峰耸出,顶无林木,有如垒土之台,故曰五台。雄踞雁代,盘错数州。在四关之中,

  • 杨端洁集

    不分卷。明杨时乔(约1580年前后在世)撰。杨时乔,字宜迁,号止庵,江西上饶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。累官吏部左侍郎。著有《周易古今文全书》。此集为其子圣践所编。江右之学,只杨时乔

  • 刘端临遗书

    八卷。附《两世乡贤录》一卷。清刘台拱(1751-1805)撰。刘台拱,字端临,江苏宝应人,二十一举江南乡试,后累试春闱不第,大挑二等,授训导。刘台拱精古学,凡天文律吕至于声音文字,靡不贯通。其于汉、宋

  • 周易本义述蕴

    四卷。清朝姜兆锡撰。姜兆锡字上均,丹阳人。康熙二十九年(1690)举人。乾隆初年被推荐充任三礼馆纂修官。该书取名“述蕴”是因为取《通书》“圣人之精画卦以示,圣人之蕴因卦以发”之义。其大旨则严格遵守朱子

  • 续高士传

    五卷。清高兆撰。高兆字云客,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幼年客居江左,后返回故乡,布衣终身。生卒年不详。著述除本书外,尚有《荔社纪事》、《启祯宫词》、《观石录》等。《续高士传》是继皇甫谧《高士传》以后又一部

  • 演山集

    六十卷。宋黄裳(1044-1130)撰。黄裳,字冕仲,自号紫元翁,南平(今福建南平)人。元丰五年(1082)进士。政和间知福州。累迁端明殿学士。礼部尚书。时行“三舍法”,裳曾上书谓:“宜近不宜远,宜少

  • 易窥

    无卷数。明程玉润撰。玉润字铉吉,江苏常熟人,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历官易州知州、大理评事,为程颐后裔。《经义考》载程玉润《周易演旨》六十五卷,却不载《易窥》。《易窥》由浙江汪启淑家进呈,仅有十

  • 刘氏切韵指掌

    二卷。刘廷遴编。廷遴字幼哲,昌平(今北京市昌平县)人。卷首有赵汝涌、谢鸿宾序文。刘氏在“凡例”中说:“本编系遵《等韵》(宋人作)、两《元音》(旧本唐山樊凌虚于康熙朝著,剔弊本繁阳赵丹宸于嘉庆中叶著)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