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法苑珠林

法苑珠林

一百二十卷。唐代释道世(生卒年不详)撰。道世是法名,俗姓韩,字玄恽,原籍伊阙(治所在今河南伊川西南),祖上居官,长居长安,12岁于青龙寺出家,研习律学。唐高宗显庆(656-661)年间,参与玄奘译场。为西明寺僧人,与道宣同传律宗。《法苑珠林》为佛教类书。宋代开始编入大藏经,历经元、明、清,各藏所列卷数均为一百卷,唯《嘉兴藏》为一百二十卷。因道世字玄恽,故《大唐内典录》著录此书时,题称沙门玄恽撰。该书于唐高宗李治总章元年(668)撰成。首起《劫量篇》,终以《传记篇》。篇下分部,部又分小部,总计640余目。每篇开始多以简短的文字总述大意,再以类相从。广采博集经、律、论原典故实,夹叙夹议。篇末或部末多附《感应录》征引感应事迹。该书主要内容:以佛教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规范为重点。“在彼法之中,犹为引经据典”。全书引用经典、经籍400余种,除佛教经论外,还引用儒家学说、道教经籍,谶纬、杂著约140余种。自《开元释教录》刊世以来已不见原本的《佛本行经》,《菩萨本行经》,《观佛三昧经》等50余种。还引用《西域志》、《中天竺行记》等佚书十余条。其《法苑珠林》一书,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佛教至唐初,儒、释、道相互融合的史实。《传记篇》记述的对东汉至唐初历代有关传译的经论,译者及中国佛教著作和因禁佛而佚失的经籍,度僧建寺内容;对释迦牟尼生卒年月和出家成道日的考订,在学术上均有一定价值。有关《中天竺行记》等佚书的引证与介绍,对研究中世纪印度的历史地理均有参考价值。此书不足之处是:“其间荒唐悠谬之说与儒理抵牾”,与事实不符。现该书见载版本是清代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。燕园蒋氏刻本。常州天宁寺本。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间刻支那撰述本。苏州玛瑙经房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滁州志

    ①三十卷。清余国修,潘运皞纂。余国,字云樵,湖广武昌府大冶县(今湖北黄石市)人,拔贡,清康熙八年来知滁州事。潘运皞,字熙仲,号西沆,邑人,顺治六年(1649)进士,官中书科中书舍人,充顺天乡试同考官,

  • 国门集

    二卷。明凌濛初撰。凌濛初著有《圣门传诗嫡冢》。此集分国门集一卷,国门乙集一卷。皆为入国门以后所作,故谓之国门。再入再刻,故有乙集。二集并于诗末附杂文数篇。四库编著者谓:“盖屡踬场屋之时,故颇多抑郁无聊

  • 坤舆图说

    二卷。清南怀仁撰。南怀仁,西洋人,康熙中,宫钦天监监正。本书上卷自坤舆至人物,分十五条,皆言地之所生。下卷记载海外诸国道里、山川、民风、物产、分为五大洲,最后是西洋七奇图说。与艾儒略的《职方外纪》大体

  • 明堂考

    三卷。清孙冯翼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孙冯翼,字凤埔,奉天承德县(今辽宁沈阳市)人。贵州巡抚孙日秉之子,以二品恩荫,援例为候选道。是书末题“嘉庆壬戌年九月十九日,承德孙冯翼凤卿氏校于白门中丞第之郑学斋”,知

  • 中等国文典

    近代章士钊(1882-1973)撰。士钊字行严,湖南长沙人。清末任上海《苏报》主笔,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、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等职,著有《柳文指要》等。是书为《马氏文通》之后一部较有影响的

  • 天寥年谱

    一卷。续一卷。别记一卷,甲行日注八卷。明叶绍袁(1589-1648)自撰。绍袁字仲韶,号天寥道人,江苏吴江人。天启进士,官至工部主事,崇祯三年(1630年)乞归。明亡后出家为僧。著有《湖隐外史》、《甲

  • 冷斋夜话

    十卷。北宋惠洪(1071-1128)撰。惠洪,一作慧洪,字觉范,一说号觉范,后改名德洪,筠州新昌(今江西宜丰)人。元祐四年(1089),试经于汴京天王寺,受度为僧。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,从徙洪州

  • 缉古算经细草

    三卷。清张敦仁(1754-1834)撰。敦仁字古余,山西阳城人。当过知县、知府,后官至云南盐法道。病老辞官后退居金陵,与李锐相善,致力求古籍,研治古算,曾收藏宋本《孙子》、《张丘建》、《九章》等算书。

  • 安邱县新志

    二十八卷。清马世珍修,张柏桓增订。马世珍,邑人,嘉庆五年(1800)贡生,马文炜的后代。安邱县志自康熙元年续修后,历经百余年,马世珍见文就荒杳,若不及时修,后者更无从稽考。遂与知县谢莲湖筹谋纂续。立馆

  • 御制回文诗

    一卷。著者佚名。是书只题“御制”字样,而《明史·艺文志》中又未著录过,不知是明代哪朝皇帝所作。集中诗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景并作为诗题,有龙文、连环、八卦等诗体,共收诗二十八首,从内容上看都是一般的游戏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