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法言

法言

十卷。汉扬雄(前53-公元18)撰。雄字子云,蜀郡成都人。雄少而好学,博览群书,以词赋著称于世。中年到京师,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因奇的门下吏,后被推荐给汉成帝。曾随成帝游甘泉、河东、秦岭等地,作《甘泉赋》、《河东赋》,受成帝赏识。平帝五年(公元5年)任命为大夫,王莽氏汉后被贬,但不久又被召为大夫。他一生未做大官,苦心专研哲学,模仿《易》作《太玄》,模仿《论语》作《法言》;还有《方言》、《蜀王本纪》、《难盖天》等文史和天文学方面的著作。扬雄之作,诸史志皆有著录。《汉书·扬雄传赞》中说他写《太玄》时称“以为经莫大于《易》,故作《太玄》;传莫大于《论语》,乃作《法言》;史莫大于《仓颉》,而作《训纂》;箴莫善于《虞箴》,作《州箴》。”雄著在传播过程中,有的已佚,如《仓颉训纂》、《乐》、《箴》、《扬雄集》等;而现存的有《太玄》、《法言》、《方言》。不过佚著,自宋以后多有辑本,其主要著作保存完好,并有多家为之作注。这对研究扬雄的思想提供了珍贵的史料。《法言》包括《学行》、《吾子》、《修身》、《问道》、《问神》、《问明》、《重黎》、《寡见》、《五百》、《先知》、《渊骞》、《君子》、《至孝》十三篇。全书尊圣人,谈王道,主要宣传儒家传统思想。但提出“天地交,万物生”,“有生必有死,有始必有终,自然之道也”。提倡“学以治之,思以精之”,“多闻则守之约,多见则守之卓;寡闻见无约,寡见者无卓也”。这反映了扬雄唯心主义体系中的唯物主义倾向。总之,扬雄的学说,基本上是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神秘主义思潮相对立的,并对许多神秘主义的观点进行了驳斥,他力图把古代的儒家学说从谶纬迷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。版本有宋刻大字本,《纂图互注扬子法言》十卷,晋李轨、柳宗元、宋咸、吴秘、司马光注。元刻《纂图互注》本,《春在堂全书》本。民国二十二年(1933)排印本,改题为《法言义疏》。此本是《法言》注中最详细的本子。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《诸子集成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三经客难

    五十五卷。清龚元玠(1703-1784)撰。元玠字鸣玉,一字瑑山,号畏斋,江西南昌(今南昌市)人。乾隆十九年进士,官贵州铜仁县知县,在任完善城建,倡修学宫。后降改教职,补抚州府教授。元玠少贫好读书,未

  • 持志塾言

    二卷,清刘熙载(1813-1881)撰。熙载字伯简,一字融斋,江苏兴化人。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等职。熙载治经无汉宋之门户,自子、史、天文、算法、字学、韵学靡不通晓。所著《昨非集》四卷,《说文叠韵》二卷,《

  • 枢垣题名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,也未写明编撰年月。但从内容来看,本书似撰写于光绪二十二年(1896)以后。全书的断限是:自光绪二年至二十一年十月,备列了这一时期所有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的题名。卷首录有光绪十年三月礼

  • 宗法小记

    一卷。清程瑶田(1725-1814)撰。程瑶田,字易畴,安徽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恩科举人。官太仓州学正,嘉庆元年(1796)举孝廉方正,未试卒。其粹于经学,精心格物,一虫介之

  • 指南方

    见《史载之方》。

  • 太平金镜策

    八卷,附《答策秘诀》一卷。元赵天麟撰刘锦文编。天麟生卒年及生平不详。自称东平布衣。其书以建八极、修八政、运八枢、树八事、畅八脉、宣八令、示八法、举八要为纲,而系以六十四子目。文皆俪偶之词,无所建白。卷

  • 毅一子

    三卷。《外篇》一卷。杨觐柬(生卒年不详)撰,民国初年人,生平事迹待考。是书目录,卷上:一、《性道说略》,二、《伦常》,三、《明办骂行》,四、《格物》,五、《穷理》,六、《存心》,七、《养气》,八、《尽

  • 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

    一卷。清邱嘉穗撰。嘉穗字实亭,上杭(今福建上杭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四十一年(1702)举人,官至善县知县。此书大旨谓《大学》“格致”一传,本来没有阙佚,不过是出现了错简而已。因此,不仅朱熹所补为误

  • 九经辨字渎蒙

    十二卷。清沈炳震(生卒年月不详)撰。炳震字寅驭,号东甫,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。岁贡生,乾隆初,举博学鸿词科不遇。专攻古学,考订博辨,一生著述颇丰,除此书外,尚有《新旧唐书合抄》、《廿一史四谱》、《唐诗

  • 南园

    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