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文襄公年谱
一卷。清法式善(1752-1813)撰。法式善原名运昌,字开文,号时帆,一号梧门。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进士,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,著有数十种书籍。该书记明末清初洪承畴事,自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起,止于康熙四年(1665年)。其一生仕履战绩,以月系年,以事系月,颇有次序。现存抄本。
一卷。清法式善(1752-1813)撰。法式善原名运昌,字开文,号时帆,一号梧门。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进士,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,著有数十种书籍。该书记明末清初洪承畴事,自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起,止于康熙四年(1665年)。其一生仕履战绩,以月系年,以事系月,颇有次序。现存抄本。
十六卷。编者不详。此本仅存元、明人杂剧十六种,已非完帙。元杂剧为:马致远一种,曰《青衫泪》;关汉卿二种,曰《金线池》、《绯衣梦》;白仁甫一种,曰《梧桐雨》;尚仲贤一种,曰《柳毅传书》;石君宝一种,曰《
六卷。明方鹏(详见《昆山人物志》条)撰。书首自序中说:“明初周是修尝作《观感录》,纪古今孝义之事,其书不传,因复为此以续之。凡事迹显著者不录,其人微而事隐,非世所恒见者则录之。欲使愚夫愚妇皆知观感,而
二卷。明赵撝谦(详见《大书本义》条)撰。此书共二卷,分六门,一为教范门,言训导子弟之法;二为读范,尽列所应读之书;三为点范,皆为批点经书凡例;四为作范,即论作文章之法;五为书范,论笔法;六为杂范,论琴
二十六卷。清郭麟(1767-1831)编。郭麟,字祥伯,号频伽,吴江(今属江苏)人,诸生,少富才华,号称神童,盛名传于江淮之间,著有《灵芬馆词》(已著录)等。前有作者自序,称宋代以后文体驳杂,“惟《文
十八卷。宋刘攽(1022-1088)撰。刘攽字贡夫,临江新喻(今属江西省)人。刘敞之弟,与其兄刘敞同登进士第。曾任州县二十年。后为国子监直讲。熙宁中判尚书考功。尝贻书王安石,论新法不便,出知曹州。后官
二卷。清高士奇(详见《春秋地名考略》)撰。是书乃高氏官至礼部侍郎时,广览皇室藏书,杂采宋、明两代儒学,编辑缀撰而成。杭世骏《道古堂集》有此书跋称:“今观其书,……迹其所证引辩说,大半皆袭前人之旧。一二
二卷。明黄时耀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时耀,字德韬,号我素,新都(今四川省新都县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成于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),共二卷,分内、外二篇,内篇分立志、为学、存心、检身、处家、应世六个子
二集,二十一种,五十七卷。清叶德辉(详见《郎园先生全书》)编。从书所收如阮元《三家诗补遗》三卷,世无传本,叶德辉于京师得其手稿本,仪征李氏为之刊行;周春《尔雅补注》四卷,是《松霭遗书》未刊著作之一,此
一卷。清俞樾撰。此书为作者治易过程中所作札记,自称“未离训诂,然精义实多”(见自序),认为《周易》的“文言”部分实同于词赋中的“乱曰”,“乱,理也”。即总括文意,发明总旨之义,而《周易》中的“文言”附
三十卷。明徐常吉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常吉字士彰。万历十一年进士。官浙江按察司佥事。本书分二十四类。次序为先经、后子史,以及仙释之类。分门辑事,以类选词。每条之下的注释,为吴人陆伯元所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