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浑仪

浑仪

一卷。汉张衡(78-124)撰,清马国翰辑。衡字平子,西鄂(今河南南阳)人。少善属文,通五经,贯六艺。时天下承平日久,王侯以下,莫不逾侈。衡作《二京赋》,因以讽谏。精思传会,十年乃成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,徵拜郎中,再迁为太史令。遂乃研究阴阳,尽璇玑之正,作浑天仪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载《浑天仪》一卷,张衡撰;《唐书·艺文志》载《灵宪图》一卷,又《浑天仪》一卷。《隋书》未著。然《隋志》有《浑天图》一卷,失注撰人。考《开元占经》,引张衡《浑仪图》注:疑《隋志·浑天图》,即张衡撰。惟《隋书·天文志》,谓张衡浑仪,作于延熹七年,殊属不合。衡卒于永和四年,安得延熹时作浑仪?《晋书·天文志》,谓为顺帝时制。虽与本传微有不合,尚为近之。《隋书》所言,失之远矣。《隋书》云:“张衡以铜制浑天仪,以四分为度,周天一丈四尺六寸一分。于密室中,以漏水转之。令伺之者,闭户而唱之,以告灵台之观天者。璇玑所加,某星始见,某星已中,某星今没,皆如合符”。《春秋·文曜钩》曰:“唐尧即位,羲和立浑仪,此则仪象之设,其来远矣。汉太初,落下闳、鲜于妄人、耿寿昌等,造圆仪,以考历度,永元、贾逵,造太史黄道铜仪。衡继做浑仪。其后刘洪、陆绩、王蕃之流,历有制造,递加精密。”此为马国翰辑本,洪颐煊亦辑录之,可互勘。是书传世者有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交泰韵

    一卷。明吕坤撰。吕坤(1536-1618)字叔简,号新吾,又号心吾,宁陵(今河南宁陵县)人。万历二年(1574年)进士,授襄垣知县,调大同,征授户部主事,迁郎中。再迁山东参政、山西按察使,陕西右布政使

  • 仪顾堂集

    二十卷。清陆心源(1834-1894)撰。陆心源,字刚甫,号存斋,晚号潜园老人,浙江吴兴人。咸丰举人,累官福建盐运使。心源一生藏书甚富,是近代著名藏书家。其藏书处有“皕家楼”,“守先阁”、“十万卷楼”

  • 赐书堂诗稿

    清翁照(1676-1755)撰。作者生平详见《赐书堂集》(辞目)。是诗稿辑诗一百三十余首。从诗稿中之《咏史》、《阮步兵阵拾遗》等显现出多感激、愤怼、奇怪可喜之词。充分表现作者思想和作诗的熟练技巧。是书

  • 易象数钩深图

    三卷。清张文炳撰。张文炳字明德,绛州人。康熙中以实录馆供事议叙,授高唐州州判,终于泗州知州。近代胥吏能著书的,只有张文炳和泰安的聂鈫。该编称以成氏《五经讲义》为蓝本而作,没有著其名。通志堂所刻的经解都

  • 青学斋诗存

    四卷。清汪之昌(1834-1892)撰。汪之昌字振民,江苏新阳(今江苏昆山)人。同治丁卯副贡。壮年绝意举业,以闭户读书、守先待后为职志,教迪后进,殷殷不倦。高德馨、章钰均出其门。后遂专研经义,以《说文

  • 蒙古玉匣记

    二卷。不著撰人。此书蒙古名为《新译通用玉匣记》,原为汉语本宗教类书,本出自道续藏、符录神道之类。后有人把此书整理译为蒙文,即为此书。书中首先载列了“宝金匣”一项,即汉本中法师迭择记,其次载列了“一切佛

  • 唐诗韵汇

    不分卷。明施端教编。施端教,生平籍里失考。著有《读史汉翘》。是书采唐人近体诗,以上下平韵隶之,大抵取供集句者之用。王震序称其集句为绝艺。可知是书所由作。《四库全书》列存目。

  • 熙朝宰辅录

    二卷。清潘世恩(生卒年未详)撰,沈桂芬续编。世恩字槐堂,号芝轩,吴县(今苏州市)人,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进士,官至军机大臣,武英殿大学士,谥文恭。桂芬字经笙,宛平(今属北京市)人,道光二十七年(

  • 秋水集

    十六卷。清冯如京(约1665前后在世)撰。冯如京,字紫乙,一字秋水,代州(山西代县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顺治中拔贡。授永平知府。累迁广东左布政使。著有《秋水集》。是集为冯如京诗文集。凡十六卷,诗八卷,文

  • 禹贡通解

    一卷。旧本题邵璜撰。其生卒年不详,约明末清初时在世。檇李(今浙江省嘉兴县)人。《禹贡通解》前有清初宝坻杜立德序。其书九州中的每州以及导山、导水之前皆列有图。其经文注解与蔡沈集传亦多有不同,凡遵循蔡说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