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浮山县志

浮山县志

①八卷。明许安纂修。许安,河北万全都司龙门卫人。出身监贡。嘉靖十一年(1523)知浮山县。按浮山县志在明嘉靖以前,无可稽考。然嘉靖十一年时,尚有旧志稿抄本,亦不知何人编纂。许安上任后,即取旧志稿,加以订正补遗,遂成,嘉靖十一年刊刻印行。《浮山县志》嘉靖十一年(1523)刻本。该编疏漏仍多,体例甚劣。如卷三官职中,记载的知县,始于明洪武,止于嘉靖,宋元以上,全未搜集记载,该志刊刻印行不久,板多残毁,嘉靖三十七年(1558)重为剞劂,故今流传多是重刻本。②三十七卷。清贾酉、张乾元修,张华、皇甫奎纂。贾酉字灵轩,河北束鹿县人。雍正十二年(1743)举人,乾隆八年(1743)任浮山知县。《浮山县志》乾隆十年(1745)刻本。全书三十七卷,三十七类,分为:卷一图考,卷二星野,卷三建置沿革,卷四疆域,卷五城池,卷六山川,卷七关隘,卷八桥梁,卷九学校,卷十公署,卷十一户口,卷十二田赋,卷十三运支,卷十四兵防,卷十五驿传,卷十六封建,卷十七职官,卷十八宦绩,卷十九选举,卷二十材武,卷二十一貤封,卷二十二人物,卷二十三孝义,卷二十四列女,卷二十五流寓,卷二十六仙释,卷二十七风俗,卷二十八物产,卷二十九古迹,卷三十园亭,卷三十一陵墓,卷三十二祠祀,卷三十三寺观,卷三十四祥异,卷三十五兵氛,卷三十六杂志,卷三十七艺文。此编选材精备,义法严整,增补颇为详尽,凡史传省郡各志,有关该县一事一言,悉行载入。如职官一门,旧志知县始明洪武,此志能于府乘暨邑碑碣中,上至宋元,广为搜集,以备稽考。又如浮山县建置沿革,自隋唐迄于清代,数干余年,名易地移,隶属多变更,稽古者,半信半疑。此志能参酌旧籍,考证诸说,以成画一,使人得益不浅。三十四卷。清鹿学典等修,武克明等纂。鹿学典字笠齐,河北定兴县人。同治九年(1870)科优贡。光绪六年(1880)任浮山知县。《浮山县志》光绪六年(1880)刻本,全书三十四卷,该志系赓续乾隆十年(1745)贾志本而作,体例一如贾志。如其凡例云:“是编一檄旧志,略加补订。其有形势未尝变易,事类无可续编者,悉仍旧简,庶几述而不作义。”旧志三十七目,分门别类,已极详备。惟有不能成帙而事类相近的,酌量并于数条,以便简单明了。然该志多系贾本旧版重印,增续及改变的地方用新版刻补。该编分三十四类,将贾志的材武、园亭、陵墓三门附入于选举及古迹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妮古录

    四卷。明陈继儒(详见《邵康节外纪》条)撰。此书体例仿赵希鹄《洞天清录》和周密《云烟过眼录》而作。书首自序中称:“予寡嗜,顾性独嗜法书名画,及三代秦汉彝器瑗璧之属,以为极乐国在是。然得之于目而贮之心,每

  • 樗全集

    七卷。附录一卷。明王畿(约1612年前后在世,)撰。王畿字翼邑,号慕蓼,福建晋江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进士。官至浙江布政使。与讲学之王畿同名,非一人。著有《樗全集》。此集为诗文别集,

  • 无锡县志

    四十二卷。清徐永言修,严绳孙、秦松龄纂。严绳孙,字荪友,江苏无锡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,以博学鸿儒荐召试,授翰林检讨,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右中允。与秀水朱彝尊、吴江潘耒、富平李因齐称四布衣。参于修纂《

  • 律吕新书分注图纂

    十三卷。明许珍(生卒年不详)撰。许珍字时聘,号静庵,天长(今属安徽)人。该书卷首有叶良佩的序言。是书认为蔡元定的《律吕新书》分前后二卷,前为《律吕本原》,后为《证辨》,前后隔绝,不便于初学者,于是以后

  • 中候运衡

    一卷。清乔松年辑。《太平御览》第八十“帝尧刻璧,率群臣东沉于洛,书曰:天子臣放勋德薄,施行不亢。”《礼记·曲礼》疏所引,作《中候运行》;而《路史》则云:“尧刻璧为书沉洛,今《运衡》篇是也。”古代行、衡

  • 医方大成论

    见《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》。

  • 孟子大义

    一卷。唐迪风撰。迪风四川宜宾人。是书首有自序。中分五章,一为《辨义利》,二为《道性善》,三为《息邪说》,四为《政教》,五为《守先待后》。每章又分若干节,虽也贯串七篇而理解平庸,但未能畅发精蕴。唯论性善

  • 孟子疏证

    二十二卷。清迮鹤寿(1773-?)撰。鹤寿字兰宫,江苏吴江(今江苏吴江)人。著有《齐诗翼氏学》、《帝王世纪地名衍》。是书有《正经界》六卷,《班爵禄》十六卷。《正经界》有凡例七则。分夏九州经界、夏九州分

  • 抱经堂藏书志

    六十四卷。清沈德寿撰。沈德寿,字药庵,浙江慈溪人,少即嗜书。此志仿照张金吾《爱日精庐藏书志》、陆心源《皕宋楼藏书志》,广泛搜罗宋元明旧版,对清代善本也有收录。卷一至十四经、卷十五至三十一史、卷三十二至

  • 是庵日记

    十四卷。清杨拥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杨拥字蔚芝,号是庵。生平亦不详。在卷首所列的引用书目中有李渔的《闲情偶寄》,可见晚于李渔。此书的内容为采辑诸书,分类编纂。全书分十四门。内容注明所引的书名,并附有作者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