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深衣释例

深衣释例

三卷。清任大椿(1738-1789)撰。任大椿,字幼植,又字子田,江苏兴化县(今江苏兴化)人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恩科举人,三十四年(1769)进士,累官御史,尝充四库编修,尤长名物,著有《经典弁服释例》、《释缯》、《字林考逸》、《小学钩沉》及是书等。《耆献类征》诸书有传。是书首有自序,略言:“余曩著《经典弁服释例》,曰爵弁服,曰韦弁服、曰皮弁服,曰朝服,曰元端(即玄端),礼经所谓善衣。又以深衣为善衣之次,因续著《深衣释例》三卷。首推原其所用,次详其制度,次载异名同实者。若长衣中衣之类,《方言》谓禅衣,古之深衣,秦汉以后,禅衣名义日广,要皆深衣之流别,故亦附考”云云(末题“乾隆四十八年(1783)十月二十日,兴化任大椿书”)。是书卷一自“深衣为古养老及燕群臣之服”,至“又为童子趋丧之服”,附通说,卷二自“深衣用布十五升”,至“凡服殊衣裳,深衣不殊衣裳”,卷三自“深衣露著而素纰长袂者曰长衣”,至“曰诸于”。深衣之制颇古,而后代服用者亦多,是书上考诸经,旁及史志,并及《说文》、《急就章》、《方言》等书,甚为赅备,《四库全书》著录有黄宗羲《深衣考》,江永《深衣考误》等书,皆不及是书之广博。而自《续汉志》历著深衣之用,曰冠通天冠,服深衣制,有袍随五时色,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。是书引司马彪谓袍为古之深衣,《隋志》亦云“绛纱袍等,制本深衣”,盖古人于衣裳不殊者,谓之深衣,似今人之所谓袍者,亦可略见古人深衣之遗制。是书自长衣中衣而下,举别名曰麻衣、裤衣、衣、衣、裎衣、襜褕等至数十种之多,但《续汉志》通天冠之深衣及太后、皇后、贵人入庙助蚕之深衣,皆必非麻衣可知。此外群臣朝服,必亦如之。是书谓深衣多用于凶事,盖就释经而言,与《续汉志》后之深衣制为朝服者,未可并论也。是书版本有燕禧堂五种本,《清经解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卦爻遗稿演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前有小引,乃是其子所作。说其父对《易》多有论说,没有完书,其子才类次成编,而间附己说于后。其自称叫“觐”的,就是其子之名,而姓则不可考。书中每一卦为一篇,在每爻下都列中正应三义,而

  • 柳南随笔

    六卷。清王应奎撰。王应奎字东淑,昭文(今江苏常熟)人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,约清雍正、乾隆间在世。《柳南随笔》为笔记小说,杂记明末清初以来的朝野见闻,比较侧重记载当代文人们的轶闻琐事。对于前人著述和诗文,

  • 琅嬛史唾

    十六卷。明徐象梅(约1596年前后在世)撰。徐象梅,字仲和,钱唐人。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。著有《两浙名贤录》五十四卷等。《瑯嬛史唾》是择拾史传及稗官事语、分类记叙的一部书。其体例仿《世说新语》,又别创一

  • 孙子书

    见《孙子书校解引类》。

  • 易悟

    六卷。清刘方旸撰。方旸字芸庄,零陵(今湖南零陵县)人,乾隆时拔贡。方旸读《易》遇有疑义,将卦画及经传大义比类参照,以求其义例,常发前人所未发。《湖南通志·人物志》称其通经学,尤善于易,一爻一象不解,思

  • 两溪文集

    二十四卷。明刘球(1392-1443)撰。刘球,字求乐,更字廷振,江西安福人。永乐十九年(1421)进士。授礼部主事,因胡滢荐侍经筵,改为翰林侍讲。正统初,王振欲征麓川,刘球力谏,忤王振,逮系诏狱,为

  • 礼记刘氏音

    一卷。晋刘昌宗(详见《周礼音》)撰,清马国翰辑。此书见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,注云五卷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都没有其目,可见,此书在隋唐时已经散失。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引有九条,又《集韵》

  • 黄文节公法书石刻

    六卷。清黄嵋辑其先人宋代黄文节书。此刻是于嘉庆二十年(1815)黄嵋令其子黄树苓、黄树椿购求黄文节墨迹于旧刻,由金匮钱梅溪双钩精勒、汇成大观,藏之家塾,嘱其后人世守勿替。全帖有黄书十三种、其中伪书四种

  • 古今通韵

    十二卷。清毛奇龄撰。毛奇龄生平见“越语肯綮录”。是书为排斥顾炎武《音学五书》而作。创为五部、三声、两界、两合之说。五部是: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、支微齐佳灰为一部、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、真文元寒删先为

  • 梅花馆诗集

    一卷。《诗余》一卷。清汪韵梅撰。汪韵梅,字雪芬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常熟言应千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有诗《书感》曰:“无限沧桑感,临风慨叹频、科名谁济美,使节早承尘。留得书香在,何妨生计贫。所嗟是巾帼,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