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清河县志

清河县志

四卷,续录艺文一卷。明孟仲遴纂修。孟仲遴,陕西凤翔人,嘉靖进士,曾任清河县知县。清河旧无县志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孟仲遴任清河县令后,立意创修志书。其“询访搜剔,稽求采摭;迹今追古,溯流穷源,有得则识之”,逾年而稿成。嘉靖三十年(1551)刻本,首为舆图,其后依次为,地理志(分野、建革、山川、城池、公署、学校、坛学、生祠、陵墓、风俗);官师志(县牧、学职);版籍志(户口、地亩、物产、贡赋);人物志(乡贤、科第、岁贡、例贡、武功、杂科、孝友、忠臣、女德、貤封)。续录为艺文志。此志将赋役志名为版籍志,在志书中实为首创。艺文分见各类,其无类可附之文,则入续录。明人修志,好滥将无聊诗文一并收入,此志续录所收诗文,大都同清河县史有关,很有见识。风俗门附太祖圣谕及吕氏乡约,虽流于冗杂,然于社会风教不无小补,未可厚非。此志惟山川附古迹,陵墓附祥异,稍有不妥。

①十四卷。清朱元丰、孔传楹修,吴诒恕纂。朱元丰,字端可,号诚斋,浙江桐乡人。清雍正二年(1724)举人,历华亭、金坛知县,乾隆九年知清河县事。孔传楹,山东曲阜人,举人,乾隆十五年任清河县知。吴诒恕,字次安,安徽桐城人。拔贡,乾隆十三年来任教谕。清河邑志,始作于明嘉靖吴志,清康熙间有邹、管二志,此则乾隆十五年(1750)重修本。乾隆十三年,朱元丰知清河县事,聘吴诒恕纂辑县志,吴氏遂“于旧志之已载者因之,郡志之新增者入之”,志稿手成。乾隆十五年,后任知县孔传楹对其《凡例》、《图考》、《艺文》重加裁定,付梓刊行。此志凡十四卷。卷一目六,为图考、建置沿革、疆域、星野、形胜、山川;卷二目四,为城池、街坊市井、关津闸坝、镇集;卷三目六,为公署、仓储、驿传、铺递、祀典,恤典;卷四目六,为户口、里甲、地亩、贡赋、蠲赈、差徭;卷五目二,为河防、水利;卷六目二,为学校、兵御;卷七目一,为秩官;卷八目一,为选举;卷九目四,为风俗、物产、古迹、祥祲;卷十目一,为名宦;卷十一目一,为人物;卷十二目一,为列女;卷十三目一,为艺文;卷十四目一,为杂辨。清河素称泽国,故特设《河防》、《水利》二目,可谓因地制宜,能知所重,此则详述了六塘河、便民河及各支流的历史变迁。有清乾隆十五年(1750)刻本。②二十四卷,首一卷。清吴裳修,鲁一同纂。吴裳,字仲宣,号望三益斋,江苏盱眙人。举人,咸丰元年任清河知县,官至四川总督,卒谥“勤惠”。著有《望三益斋存稿》、《读诗一得》。鲁一同(1805-1863),江苏山阳(今淮安市)人,字通甫,又字兰岑,号白耷山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举人。著有《通甫类稿》、《清河风俗物产志》、《右军年谱》、《白耷山人年谱》、《邳州志》等。吴裳知清河县事,不忘征辑地方文献,于咸丰二年((1852)聘鲁一同编纂邑志,越二年书成付梓。清河邑地,左湖右黄,淮贯其中,故其将水利工程别立一卷,以突出其“邑之首务”的重要性,并订正了乾隆志中不少错误。《艺文》止载书目,而以诗文系于各条之下,可谓取法得当。有清咸丰四年(1854)刻本、清同治元年(1862)补刻本、民国八年(1919)再补刻本。③二十六卷。清文彬修,吴昆田、鲁蕡纂。文彬,字质夫,满洲正白旗人。清咸丰二年(1852)进士,官至漕运总督,于度支吏治、漕运河防,无不洞彻。吴昆田,生平见本书《光绪淮安府志》条目。鲁蕡(1831-1879),字仲实,邑人,补弟子员,纂有《安东县志》,有诗文集刻行。清同治九年(1870),文彬再履漕运总督,命吴昆田引鲁蕡汇辑前志,重修邑志。是志以光绪二年为断,并于光绪五年刻印刊行。修此志时,黄河已改道,洪水之患渐轻,故《川渎》仍踵前志。自兵燹以来,农民赋税加重,井里萧条,地多荒芜,时郡守章某,更定田赋,为民减税,故此志以田赋为重,于《民赋》一门,较咸丰志特增一卷。《杂记》中续以近事,体现出“身缨离乱、不敢讳饰”的直笔精神。文彬称此志“条理明白,殊流共贯”,似非过誉。有清光绪五年(1879)刻本、民国十七年(1928)重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陵集

    三十卷。《拾遗》一卷。宋王令(1032-1059)撰。王令初,字钦美,后改逢元,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王令才思奇异,其诗以韩愈为宗,而出入于卢仝、孟郊、李贺之间,词句磅礴,气势雄壮。刘克庄《后村诗话》

  • 漱玉词汇抄

    一卷。清汪玢(生卒年未详)辑校。汪玢字孟文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玢为女子。本书据抄汲古阁本《漱玉词》十七首,复以《阳春白雪》补一首,《乐府雅词》十六首,《梅苑》六首,《词林万选》三首,《历代诗余》一

  • 赤庐札记

    一卷。清代丁泰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丁泰字履叔,平湖(今浙江省北部)人。此书主要内容为杂论与考证经义,自《周易》到《孟子》仅有二十节,但说经部分不盲从于旧注,较为实事求是。书中还引了许多清代儒家学者的驳论

  • 东谷所见

    一卷。亦作《东谷随笔》。南宋李之彦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之彦自号东谷,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其余仕履等事迹均不详。据书中《教导》一条,李之彦称“游湖海五十年,教公卿大夫之子孙屡矣,教寻常白屋之类亦多。”

  • 钜文

    十二卷。旧本题明屠隆(1542-1605)撰。屠隆,字长卿、纬真,号赤水、鸿苞居士。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万历五年(1577)进士。本集杂选经传及古文词,分宏放、悲壮、奇古、闲适、庄严、绮丽六门,仅八

  • 夏小正分笺

    四卷。清黄模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模字相圃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是书前后无序跋。其征引成说凡四十余家,多不见于它书,或所引之书今日不传,或其仅据原稿,或与人同时切磋,皆未可知。如“初岁祭耒”下引洪震煊

  • 钟律通考

    六卷。明倪复(生卒年不详)撰。复字汝新,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是书凡二十七章,始于《黄钟本原》,终于《风雅十二诗图谱》。其中或标卷目,或不标卷目,疑传写者有所佚脱,非其旧书。卷首有嘉靖丙戌(1526)

  • 论语孟子考异

    二卷。旧本题宋王应麟撰,实乃后人伪作。王氏著作传世者较多,该书于诸家史志均不著录,且内容上抄袭《困学纪闻》,显系伪书。

  • 泽农要录

    六卷。清吴邦庆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邦庆,字霄峰,直隶霸州(今河北霸县)人。官至河东河道总督。吴邦庆家乡地势低洼,积水很多,能够种植水稻。吴邦庆便辑录前人农书中有关种稻的论述,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,写成

  • 春秋疑问

    十二卷。明姚舜牧(详见《易经疑问》)撰。该书对《春秋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,对胡安国《春秋传》有所纠正,对诸儒穿凿附会之处、苛刻严酷之习也有所扫除。作者自序称:“窃评诸儒之论,有合于经者录之,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