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温热论 幼科要略附叶案存真

温热论 幼科要略附叶案存真

《温热论》一卷,《幼科要略》二卷,所附《叶案存真》二卷。清叶桂(详见《临证指南医案》)撰。《温热论》成书于乾隆十一年(1746)。为叶氏口传心受的经验心得,实为叶氏临床经验的结晶,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,是温病学说中的一部珍贵的文献。叶氏继承金元诸家学说,并在对热病规律的大量观察下,脱出株守《伤寒论》的范围,创立了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传心包”的理论体系,论述温病感受途径与传变规律,以“卫、气、营、血”为辩证施治的纲领,指出:“大凡看法,卫之后,方言气;营之后,方言血;在卫汗之可也,到气才可清气;入营犹可透热转气,入血就恐耗血,动血直须凉血散血。”创立卫、气、营、血辨证体系,用以划分热病的深浅和治疗步骤,提出伤寒与温病证治的不同。在诊断上又提出察舌、验齿、观察斑疹和白的辨析方法,成为温疹诊断的特点。为温病学发展提供理论与辨证基础。在治疗方面,主张根据卫、气、营、血之分,而四者又互有联系,提出了辛凉解表、甘寒养阴、清热解毒、滋阴救液等方法,创立了很多方药。此书对后世影响颇大,后世吴瑭所著《温病条辨》就是总结提高了叶桂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,引申叶桂的学说,而使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临床学科。而叶氏此书亦成为今天研究温病学说的重要参考资料。主要传本有两种,一为华岫云《续选临证指南》和王孟英《温热经纬》中《外感温热篇》原文即据此书。另本为《吴医汇讲》卷一名《温证论治》,内容编次与华氏本大同小异,章楠以此本加注,名《叶天士温热论》,后收入《医门棒喝》中。有《周氏医学丛书》本。《幼科要略》约成于乾隆十一年(1746)。叶氏认为四时气变,秽浊吸入,三焦受邪,多发为温病,若仍执前人之法,表散消导、清火通便,每易误治,遂结合个人四十年临证经验辑成此书。上卷从伏气起至冬寒止十余则;下卷从看三关法起至暑热止近十则。先论病因证治,次罗列治疗方剂,后载变通之法,下有小注,略加辨析。内容简要,治法井然,可供临证参考。后收入《周氏医学丛书》中。《叶案存真》又名《叶天士医案存真》。为叶万青将家藏方案及《天元医案》中所载叶案等,予以编辑而成。书中不分门类,以内伤虚劳病案为主。卷一以杂病为主;卷二以温热病案居多;卷三为运用仲景方之验案,如小建中汤、理中汤等案。其杂病诊治重视脾胃,对外感温热病的认识颇有创见。辨证确切,立法精当。卷末附马元仪《印机草》一卷及祁正明、王晋三医案数则。周学海又为其重新分门别类,并予以评点,更名为《评点叶案存真类编》。有道光十六年(1836)家刊本。上述叶氏三书有《周氏丛书》合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柯椽集

    一卷。清周宣猷(约1736前后在世)撰。周宣猷字辰远。湖南长沙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雍正十一年(1733)进士,选浙江桐庐知县,有政声。迁盐运河运判,以事罢官。乾隆十六年(1751)高宗南巡,献诗复原衔。著

  • 清三流道里表

    不分卷。清阿桂(1717-1797)等奉敕修。阿桂,章佳氏,字广廷,号云崖。满洲正白旗人。举人出身。历任伊犁将军、吏部尚书、武英殿大学士、军机大臣。是书不分卷数,以奉天、直隶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五省为第

  • 恕斋偶存

    七卷。清方士颖(约1675年前后在世)撰。方士颖,字伯阳,淳安(今属浙江金华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顺治末为诸生。方士颖善诗赋,著有《恕斋偶存》。是集为方士颖遗集,为士颖殁后,其子葇如手写遗稿刊行。凡七卷

  • 卢氏礼记解诂

    一卷。汉卢植(约159-192)撰,清臧庸辑。植字子斡,涿郡涿县(今河北中部)人。灵帝时,历任博士,九江、庐江太守。黄巾起义,他任北中郎将,率军镇压河北黄巾军,围攻广宗(今河北省威县东),日久无功,被

  • 周易起元

    十八卷。清陈图撰。陈图字寄岩,永丰人。该书以太极、先天、河、洛诸图合而演之,支离曼衍,不能深究。如周子太极图以无极作一空圈,陈图则改之变为一纯黑圈形,以为阳含于阴。至于太极图乃为半黑半白圈,这是先生阴

  • 襄垣县续志

    二卷。清李汝霖纂修。李汝霖字雨人,河北永年县人,咸丰十年(1860)进士,以主事用,签分户部山东司行走,同治九年(1870)改就外任,加同知衔,十三年(1874)选授襄垣知县。光绪初年李汝霖莅任,开始

  • 周易精蕴汇解

    十八卷。清谭爱莲撰。爱莲字净方,新化(今湖南新化县)人,乾隆岁贡生,邃于经学,尤精于《易》。此书对象数义理的论述颇为详尽,取采众家之说也能得其精要处。此稿撰成后,颇得乾嘉诸儒推许。全书为赵体密行细字,

  • 孔丛伯说五稿

    五种,三十六卷,附一种未竟稿一卷。清孔广林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孔广林,字丛伯,号幼髯,山东曲阜人,著名学者孔广森之兄。收书为《周官臆测》六卷叙录一卷、《仪礼臆测》十七卷叙录一卷、《吉凶服名用篇》八卷叙录

  •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

    三十八卷。王掞、张廷玉等奉敕撰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,礼部尚书王掞、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《春秋传说汇纂》,至康熙六十年始成。康熙《御序》云:“朕于《春秋》独服膺朱子之论。朱子曰:‘《春秋》明道

  • 史通训故补

    二十卷,清黄叔琳撰。黄叔琳,生卒年不详。致力于经史著述,著有《研北易钞》,《史通训故补》。《史通训故补》一书主要是补充王维俭的《史通训故》之不足,此书与浦起龙的《史通通释》几乎同时成书。浦起龙的《通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