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溪堂词

溪堂词

一卷。宋谢逸(1064-1113)撰。谢逸字无逸,号溪堂先生。临川(今江西抚州)人。少孤贫,屡试不第,以布衣终老。谢逸有集二十卷、诗五卷,岁久散佚,清末已从《永乐大典》中搜辑成编(《集》为十卷)。《书录解题》别载有《溪堂词》一卷,清末所见刊本卷末有毛晋跋,称其是以《溪堂集》末所载乐府一卷,依其章次重刊而成。看来,谢逸之全集明末尚存。谢逸初以诗名,然《复斋漫录》载:谢逸过黄州杏花村时,曾以一阕《江神子》题于驿馆之壁,过者必向驿卒索笔传抄。驿卒苦之,遂以泥涂之。可见其词亦名重一时。此作在集中可见,语意清丽,确非虚美。其他作品也都极富锤炼之工。卷首有序,署名“漫叟”。序中所提“黛浅眉痕沁,红添酒面潮”,见于集中《菩萨蛮》第一阕;“鱼跃冰池抛玉尺,云横石岭拂鲛绡”见于集中《望江南》第二阕。但“红潮登颊醉槟榔”本是苏轼语,“鱼跃练江抛玉尺”为北宋诗人王令语,皆剽窃前人旧文,不为佳句。而独摘以为极工,可谓舍长而取短。毛晋跋语又载《花心动》一阕,谓之出于当时出现的吴门抄本,疑为赝笔。后沈天羽作《续词谱》独收此词,朱彝尊《词综》选谢逸词也首题此阕。据考,宋人词集多有此调,其音律平仄如出一辙;唯独这阕词随意填凑,多有失调,措语尤其鄙俚不文,其为赝作无疑。毛晋刊本削而不载,确有识见。谢逸词风格远宗“花间”,近法“二晏”,清丽浑化,长于写景。小令之作,轻倩飘逸。有毛晋校本(皕宋楼藏书),《唐宋名贤百家词》抄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宋元名家词》抄本(北京图书馆藏)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石经校文

    十卷(元尚居校刊本)。清严可均(1762-1843)撰。可均字景文,号铁桥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研究文字音韵之学,著有《说文声类》《说文校议》及《铁桥漫稿》,并辑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。唐石经

  • 畏斋集

    六卷。元程端礼(1271-1345)撰。端礼字敬叔,号畏斋。鄞县(今属浙江)人。以荐为建平教谕,迁台州路教授。《四库全书》本自《永乐大典》辑出,得诗文百余篇,编为六卷。诗二卷,文四卷。其学以朱子为宗,

  • 赤庐札记

    一卷。清代丁泰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丁泰字履叔,平湖(今浙江省北部)人。此书主要内容为杂论与考证经义,自《周易》到《孟子》仅有二十节,但说经部分不盲从于旧注,较为实事求是。书中还引了许多清代儒家学者的驳论

  • 医学六要

    十九卷。明张三锡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三锡字叔承,号嗣泉,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)人。家世业医,张氏承家学,博览群书,治验丰富。张氏于医学以诊法、经络、病机、药性、治法、运气为医学六方面要旨。采集《内经》、

  • 贞翁净稿

    十二卷。明周伦(1463-1542)撰。周伦,字伯明,晚号贞翁,昆山(今江苏昆山县)人。明弘治十二年(1498)进士,官至南京刑部部尚书。谥康僖。著有《贞翁净稿》。是稿经明士英删定,由周伦之子周凤起刊

  • 郁仪楼集

    五十四卷。明邹迪光(1550-1626)撰。邹迪光,字彦吉,号愚谷。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。万历二年(1574)进士,除工部主事,历员外郎,出为黄州知府,官至湖广提学副使。年四十即罢归,筑室惠山,多与文士

  • 学稼余谭

    三卷。作者不详。。前题云栎社老人辑。上卷《诗鹄》,中卷《诗考》,下卷《诗话》。下卷又分一子卷。其《诗考》、《诗话》皆采摘诸书而成,冗琐特甚。《诗鹄》谓“诗有南北宗。《国风》:‘林有朴遫’,南宗语也;‘

  • 渐西村人诗初集

    十卷。清袁昶(1846-1900)撰。袁昶字爽秋,浙江桐庐人。光绪二年(1876)进士,清末大臣。戊戌政变时,曾向慈禧密告康有为。经徐用仪保荐,任太常侍卿、总理衙门行走。义和团起义时,他三次上疏,力主

  • 崔氏脉诀

    见《崔真人脉诀》。

  • 虎口余生记

    一卷。明末清初人边大绶撰。边大绶,字长白,河北任邱人,生卒年不详,明崇祯时曾任米脂县令。在任时曾掘李自成祖李海、父李守忠墓。崇祯末年,在山西泽州被李自成军俘获,一路西行,后乘间潜逃,匿至任邱乡里。降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