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卷。北宋末南宋初张邦基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邦基字子贤,高邮(今属江苏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仅据自称宣和五年(1123)在吴中见朱勔所采太湖鼋山石及绍兴十八年(1148)见赵不弃除侍郎,知其为北宋末南宋
十七卷。吴悌(?-1568)撰。吴悌,字思诚,别号疏山。金溪(今属江西)人。明学者,嘉靖十一年(1332)进士,官至兵部侍郎,谥文庄。其学出于王守仁,然清苦刚介,卓然独立。《吴疏山集》17卷,其中吴悌
一卷。刘师培撰。刘师培的曾祖父刘文淇曾掇拾贾逵、服虔、郑玄三家旧注,进行疏通证明,广征博引,上采刘歆、许慎等人的师说,近采顾炎武、惠栋、焦循、洪亮吉等人的遗编,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评断,成《左传旧注疏证》
一卷。明陆深撰。陆深生平见《玉堂漫笔》条。《知命录》一书以记录秦蜀的山川名胜的内容居多,是陆深于嘉靖十三年赴四川任左布政史的途中见闻编就。书名之所以叫《知命录》,是因为当初授职陕藩,路经杨州蜀冈,因诧
见《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》。
十五卷。明刘凤(生卒不详)撰。刘凤,字子威,长洲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明嘉靖二十三年(1544)进士,官至河南按察使佥事。《续吴先贤赞》收明代吴地先贤,各为之作论赞。六卷以前不分门类,序中称“节义”以
一卷。清倪倬撰。倬字云庄,一字汉甫,青浦(今属上海市)人。笃学嗜古,钻研经典。著有《农雅》、《我我书屋吟稿》、《存善堂文集》等。此书是他的读书笔记。他依据古代经典,辨证诸家《左传》注疏的误说,确有所得
十七种,六十四卷,附录七卷。清钱培名编。钱培名字宾之,别号梦花,金山(今属上海市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其父钱熙祚刊印《守山阁丛书》、《珠丛别录》及《指海》,钱培名子承父志,发其旧藏,与张文虎共同增补校刊,
二十四卷。《余稿》二卷。清钱泰吉(1791-1863)撰。《年谱》一卷,钱应溥撰。钱泰吉,字辅宜,号警石,又号深庐先生,江苏嘉兴人;钱应溥系钱泰吉之子。钱泰吉以廪贡为海宁州训导近三十年,与其兄仪吉(号
一卷。金利銮孙撰。利銮孙字士贵,盱江(今江西临川)人。该书以编年为经,以各国之事为纬,分列条注其源流始末,其后又加以论述。清乾隆间四库馆臣所见《永乐大典》本,只有其论而无年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