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文言笔记小说,分若干篇,每篇各列题目,与《聊斋志异》体例相仿。所记为见闻琐事。其中有些人物轶事,如记栗毓美、黎世序、郝浴、刘燕亭、董果、甘凤池、窦尔敦、纪亮等人之事,可作为野史资料
十二卷。清胡道问撰。道问字近思,江西会昌人,乾隆间诸生。作者认为易篇第不合,所以名此书为“原篇”。胡氏认为古本易共十二篇,即:伏羲卦象为一篇,每卦下附以孔子之大象,认为大象专以解伏羲之易;文王之彖辞上
三十卷。明钟芳撰。钟芳生平见《春秋集要》条。《琼州府志》载芳诗文集二十卷。此集文二十四卷,诗六卷,与志不符。有误。第二十卷、第二十一卷为读书札记。第二十二卷为皇极经世图续,所推起宋神宗,迄明嘉靖。第二
一卷。清吴陈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陈炎字宝崖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少负诗名,毛奇龄、朱彝尊都为之倾倒。中年与王士祯、宋荦友善,宋荦曾以国士见称。后出知荏平县,不久罣吏议归。除本书外,还著有《春秋三传
无卷数。清冉觐祖撰。冉觐祖字永光,中牟人。康熙三十年(1691)进士,改庶吉士。该书兼用程《传》、朱熹《本义》,认为朱子分象占,程《传》说理,二书不可偏废,所以兼取二家之说,写时低一格以别于经文。又采
三卷。明刘良臣(约1501年前后在世)撰。刘良臣,字尧卿,别号凤川。河东芮城(今山西芮城)人,生卒年不详。弘治十四年(1501)举人。官杨州府主簿,改平凉府。良臣自为诸生好为古文辞,二十岁即应明经科考
三卷。邵章(1874-1953)撰。邵章字伯絅,号倬庵,浙江杭县(今属浙江余杭)人。光绪进士。历任翰林院编修,杭州府中学堂、浙江两级师范学堂、湖北法政学堂及东三省法政学堂监督,法律谘议官,奉天提学使,
一卷。清龚元介撰。元介生卒年及事迹均未详。龚氏认为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所载史事有大谬者六,大误者十六,小误者十四,故据理加以删正。并据他书资料,增补了防叔以前世系、叔梁纥娶施氏生九女、妾生孟皮,以及郯子
不分卷 清冯承辉撰。冯承辉,字少眉,清嘉道间云间(今属上海市)人。此书录冯氏“古铁斋”所存三代至宋之金石,有盘、敦、鼎、戈、镜及砖瓦之属,凡有文字可资考证者,悉照原本仿摹上版。唯古钱历代甚多,仅录刀布
十二卷。清凌泰交撰。凌泰交字谦斋,江苏江都人。道光中,任贵州镇远府知府五年,百废俱兴。此编取建设、义仓、义学、义棺等分牍,劝谕学校,晓示闾阎,诸规条汇梓,朋友赠言,及自作纪事歌诗,附其间。其中最有益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