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王氏丧服要记

王氏丧服要记

一卷。魏王肃(详见《仪礼注》)撰,清马国翰辑。是书对《丧服》之义加以发挥。如亲丧君来吊节,根据《土丧礼》及《丧大记》;三年丧终服不吊,及有小功丧服,改葬父母节,根据《杂记》;老疾三谏去者节,根据《丧服传》刘衰三明章为旧君之第三节;斩缞之丧未葬节,根据《丧服小记》;周则没闰,根据哀五年《公羊》又六年《穀梁传》。凡是这类情况,或约其旨,或衍其义,都极其名通。而庶子服出母,及为出继母无服节,一方面认为父在服缞周,父没不服,另一方面又引用季祖钟说继母在如母,出则为父所去不服。因而,出母有服,嫁母只有从者有服,不从则不为之服。礼注记载得非常明确,出母者是出而不嫁者,嫁母者是出而改嫁者。《檀弓记》孔氏两世出妻,有服有不服在此,子思言道隆从隆、道污从污也在此。今服出母,把父存没作为根据,而不把嫁为嫁作为根据,恐怕不是礼经本意。继母既然如同亲母,那么出也应当看其嫁不嫁来断定服不服,这才合乎情理。虽然郑答赵商问,也认为继母而为父所出不服(《通典》九十四引),为季说所本,然而,其义终究不妥。其他认为师弟子无服,则《檀弓》云孔子之丧,二三子皆绖而出,群居则绖,出则否。郑注云群,认为七十二弟子相为朋友服。可见,是师弟子各自有服,王说与记文违异。又认为改葬缌,既虞而除,则葬以藏形,庙以安神。改葬之神,在庙已经很长时间,不可能退而虞之于寝,这已经被传纯所驳斥(《通典》一百二引)。是又有必要进一步商榷。至于鲁哀公祖载其父,与孔子答问,可能都是王肃依托之间,而表门起大禹、菰卢起太伯、五穀囊起伯夷叔齐、桂树起介子推、魂衣起宛荆、桐人起虞卿、三桃汤起卫灵公,其事必然有所根据。这都足以考掌故而广异闻。国翰序用郦道元《水经·汾水篇》来注议桂树事,这可能是由于误引。此书有玉函山房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归志

    一卷。清王士祯(详见《古欢录》)撰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王士祯奉命祭告南海。次年二月,至广州。四月初一北还,六月十六日至其家新城。本书即记其从广州至新城沿途见闻。其所记名胜山水,较《南来志》为详

  • 乡礼合编

    三卷。朝鲜正宗二十年丙辰李秉模等奉命纂辑。李秉模(生卒年不详),字彝则,号静修斋,德水(今地不详)人,畏斋端夏之玄孙,英祖四十九年癸巳中进士,不久即登文科,官提学;又迁兵曹判书,正祖朝拜左相,升领相;

  • 顾彪尚书义疏

    一卷。隋顾彪撰,清黄奭辑。黄奭所辑,是取马国翰《尚书顾氏疏》核校而成,但黄氏审慎,于《义疏》、《正义》之文多详加考定,故黄本胜于马本。如黄氏考定,孔序多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”一句;《尧典》“钦明文思

  • 观槿稿

    四卷。明吴敏道撰。敏道,字日南,别号南华,又号射阳畸人。宝应(今属江苏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三年(1575)充贡生。敏道少承祖泽,喜藏图籍,素性恬淡,不履公侯之门。又乐道奉母,数十年如一日。以布衣终。

  • 扈从西巡日录

    一卷。清高士奇(详见《春秋地名考》)撰。康熙十年(1671),康熙帝巡视山西,驻骅五台山,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,扈从前往。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。始于二月十二日,迄于三月初七日。凡山川古

  • 本草集注叙录

    一卷。梁陶弘景(456-536)撰。陶弘景,字通明,自号华阳隐居,卒谥贞白先生。丹阳秣陵(今南京市东南)人,历宋、齐、梁三朝。博学多才,通儒道,工医学。著有《名医别录》、《本草经集注》等医书,原书久已

  • 礼稽命征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辑。黄奭生卒年及事迹未详。此书以天人感应学说论历代礼制的变化,其核心思想大意是:王者制礼作乐本之于天命,然而天命不常,因之历代礼制都有增损、改易。如:唐虞五庙是亲庙四种加始祖庙,其后夏、

  • 罗江县志

    ①十四卷首一卷,清沈潜、阚昌言纂修。沈潜,秀水人,曾任罗江县知县。阚昌言,曾任罗江县知县。按罗江,汉置县地。晋置万安县于梓潼水尾,属梓潼郡。后移县治其地,宋齐因之。西魏置万安郡,隋初开初郡废,县属金山

  • 子之还兮,遭我乎之间兮。并驱从两肩兮,揖我谓我儇兮。子之茂兮,遭我乎之道兮。并驱从两牡兮,揖我谓我好兮。子之昌兮,遭我乎貂之阳兮。并驱从两狼兮,揖我谓我臧兮。

  • 下武

    下武维周,世有哲王。三后在天,王配于京。王配于京,世德作求,永言配命,成王之孚。成王之孚。下土之式。永言孝思,孝思维则。媚兹一人,应侯顺德。永言孝思,昭哉嗣服。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于万斯年,受天之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