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画史

画史

一卷。又称《米海岳画史》。宋米芾(1051一1107)撰。米芾,字元章,号鹿门居士、襄阳漫士、海岳外史,世称米南宫。吴(今江苏)人,祖籍太原(今属山西),后徙湖北,晚居江苏镇江,建海岳庵。米芾性情狂放,屡变其称,故史书记载不一。米芾天资高迈,能诗文,精鉴别,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,官礼部员外郎、知淮南军。书法行、草得力于王羲之,与蔡襄、苏轼、黄庭坚合称“宋代四大家”。其画师于董源,枯木松石,时有新意,亦如其文,清雅绝俗。米芾翰墨、绘画自成一家,尤精鉴赏,有《书史》、《画史》、《宝章待访录》、《海岳名言》等著作行于世。《画史》所记皆作者生平所见到的六朝至唐宋间名画,并且品评其真伪、藏于何家、何人所绘、风格特色乃至装潢裱褙,皆有所述。对其中收采的轶闻遗事,均以鉴赏之笔调录述成篇,而一直为历代鉴赏家奉为圭臬。其中有“王球,字夔玉,有两汉而下至隋古帝王像,云形状有怪甚者,恨未见之”句,《四库提要》以此认为米氏是书“未见而载”,而实际上,在正文中其后两页又录曰:“王球夔玉家古帝王像后一年余,于毕相孙、仲荀处见。白麻纸,不装像……”可见,米氏对此亦为亲见。《画史》亦载浑天图及五声、六律、十二宫旋相为君图等图谱之学,虽不属丹青之列,殆效仿张彦远之《历代名画记》兼收日月交会九道诸图之例为之。米芾于此不以天文、韵学命名,而曰之“论天”、“论韵”,且不但称古今百家星历尽为妄说,更谓沈约“只知四声,求其宫声而不得,乃分平声为上下,以欺后世”。但考《沈约集·答陆厥书》、《梁书·沈约传》以及《南史·陆厥传》、《隋志》等俱言四声,故米芾所谓“求其宫声不得”者,所来无据,殆误记唐徐景安《乐书》以上、下平分宫商之语。米芾性情狂放,言谈诞肆,有“米颠”之称,是为一端。虽然如此,是书广收博采,叙述详尽,资料性强,仍无愧我国艺术史上颇具影响之绘画著作。有明刊本、《津逮秘书》本、明翻宋本、《画苑》本、《说郛》本、《百川学海》本、《唐宋丛书》本、《湖北先正遗书》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美术丛书》本、《画论丛刊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副使诗

    一卷。宋陈洎(约1041年前后在世)撰。陈洎字亚之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陈洎为陈师道之祖,皇祐中官至三司盐铁副使。洎工诗,有诗集一卷。此集仅诗12首,金侃跋语称“陆绳仲从宋人墨迹卷录出。

  • 藏一话腴

    四卷。南宋陈郁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郁字仲文,号藏一,抚州临川(今江西抚州)人,一说崇仁(今属江西)人。理宗时,特旨以布衣充缉熙殿应制,又充东宫讲堂掌书。其子陈世崇《随隐漫录》载度宗曾赞陈郁像,有“文窥

  • 清太宗实录

    十六册又实录残卷。清代官修。现存清代实录中太祖、太宗、世宗三朝都经过重修和校订。《太宗实录》初修于顺治九年(1652),康熙二十二年(1683)重修,雍正十二年(1734)又加校订,乾隆初始成定本。是

  • 春秋

    旧题孔丘(详见《周易》)撰。“春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国语》一书,是春秋时期各国国史之通名。《墨子·明鬼篇》亦提到“周之《春秋》”、“燕之《春秋》”、“宋之《春秋》”、“齐之《春秋》”。据《左传》记韩宣

  • 正学堂诗说

    一卷。清王仁俊撰。仁俊生平及事迹皆不详。此书以分析列举郑玄笺注之义例为主体。除举例说明人们所熟知的引用三家今文诗说,引申毛传、改毛传之误几种体例外,又增举了所谓附传、补传、引他经例,与他经违异例,笺说

  • 秋水阁文抄

    一卷。清陈维岳(约1669年前后在世)撰。陈维岳字纬云。江苏宜兴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检讨陈维崧之弟,与仲兄陈维嵋皆有文名,得徐乾学、朱彝尊的推重。晚年自定古文百篇,即《秋水阁文抄》一卷,其季弟欲附刻于维

  • 尊颉堂帖

    四卷。清刘飞(生卒年不详)集,傅山书。刘飞,字雪崖。该帖未著摹刻年月,但据帖前张石舟之题跋,知其时代当在道光、咸丰间。该帖所选傅山书迹,篆隶真草皆有。包慎伯对此帖颇示不满,认为傅山书多缭绕、偏软之笔;

  • 刻鹄斋丛书

    十四种,六十七卷。清胡念修编。胡念修字右阶,建德(今浙江建德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官至知府,学术、文章均通,家富藏书,择其善者刻成《刻鹄斋丛书》。丛书所收,一类为其先贤著作,如胡浚《绿萝山庄骈体文集》十二

  • 说文经字考

    十二卷。清周学汝(?-1862)撰。学汝初名学濂,字礼传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道光二十六年(1846)举人,同治元年(1862)太平军攻陷湖州,与在籍道员赵景贤同日被杀。治许郑之学,曾校定虞世南《北

  • 说文句读

    三十卷。清王筠(1784-1854)撰。王筠字贯山,号篆友,山东安丘人。道光元年(1821)举人,官山西宁乡知县。通经识古,尤精于小学,主要著作有《说文句读》、《说文释例》、《说文系传校录》、《说文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