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疮疡经验全书

疮疡经验全书

十三卷。旧本题宋窦汉卿(1186-1280)撰。又名《窦氏外科全书》。实为其裔孙窦梦麟辑自明代以前诸书并增经验方的托名之作。原书约成于明隆庆三年(1569)。后为清洪瞻岩所获,复参考其他刊本,与陈友恭共同校刊、编纂而成,刊于康熙五十六年(1717)。后又附“毒疮秘录总说”一卷。卷一为咽喉、牙、舌诸证,包括缠喉风、乳蛾、喉痹、重舌、木舌、牙宣等;卷二为头面部疮毒,包括发脑、顶门痈、眼丹、面风毒等;卷三为胸腹腰肋部痈毒,包括肺痈、肚痈、乳痈、腑痈等;卷四为手部诸毒疮及搭手、流注、发疗等;卷五为委中毒、臁疮、阴蚀疮、坐马痈、湿毒疔疮等;卷六为腿膝足部诸证,如鹤膝风、跟疽、膝腿毒、诸瘤、鞋带疮等;卷七为大麻风、癞、冷疳、痔漏等;卷八为痘疮形症;卷九为疮疡各种外治法及汤、散、膏、丹诸方;卷十为用药、脉诀、五脏图说、决生死治法;卷十一为杂症奇方;卷十二为怪症及小儿杂症方;卷十三为毒疮证治。书中收录内容丰富,不仅有各种外科诸症的病因、证治、经验,还收录治疗方法。不仅限于外科疮疡的论说,亦涉及五官、皮肤性病、小儿科、诊法及解剖等诸多方面。各病证论、图、方俱全。以临床实践为基础,内容朴实,论证确切、平正,论题范围十分广泛,选方简明实用,文图并茂,有较高的临床使用和参考价值。然此书亦多附会之处,内容、编次稍嫌庞杂、芜乱。有明三衢大酉堂刻本(残卷)、康熙十五年(1750)五云楼刻本、康熙五十六年(1717)浩然楼五桂堂本重镌本、清经元堂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

    一卷。清莫友芝(1811-1871)撰。友芝字子偲,号郘亭,晚号眲叟,贵州独山人。道光辛卯(1831年)举人,曾客曾国藩幕。通小学,精版本目录之学,为晚清宋诗派作家。著作尚有《韵学源流》、《郘亭诗钞》

  • 类博杂言

    一卷。明岳正(1418-1472)撰。岳正,字季方,号蒙泉,漷县(今北京市通县)人。正统十三年(1448)进士第一,授编修,天顺初改修撰,命以原官入阁预机事。以谋去石亨、曹吉祥不成,谪钦州同知。后逮系

  • 礼记纂图注义

    十三卷。元彭廉夫(生卒年不详)撰。此书见乾隆钦定《礼记义疏》,杭世骏《续礼记集说》,而系辑自《永乐大典》,为《四库全书》纂修官戴震等所编。考此书卷次可知,卷一《曲礼》谓“礼之委曲细微者”一节,第二行有

  • ■经笔记

    一卷。清陈倬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倬,清经学家,字培之,江苏元和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倬受业于长洲陈奂。生平著述,以经义居多。曾经遭到盗寇的抢劫,所著述的文章尽付之于火烬。这部书稿也只残留下十分之一,后曾

  • 易卦图说

    ①一卷。清崔述撰。述字武承,号东壁,河北大名人,乾隆举人,官至罗源上杭知县。其平生著述甚丰,常发前人所未发,其《上古考信录》尤为世所重。《考信录》既成,乃绘为图而系以说,成一卷。此书出自己意,不依附前

  • 天籁集

    一卷。清郑旭旦辑。郑旭旦之生卒年月、籍贯仕履及主要著述均不详。此集共收辑流行于浙江地区的儿歌四十八首,内容比较健康,句法短俏,节奏明快,通俗流畅、天真活泼,有不少篇幅反映了当时当地的一些民间风俗习惯。

  • 义丰集

    一卷。宋王阮(约1178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阮,字南卿,德安(今江西德安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王之曾孙。隆兴元年(1163)进士。绍熙中,知濠州,修战守具,金人不敢南侵,改知抚州。韩侂胄闻其名,召入奏,授

  • 欣赏编

    无卷数。不著撰人姓氏。在书首徐中行序中称此书为沈润卿撰。经后人佐以《千顷堂书目》考之,乃知为明沈津撰。沈津,字润卿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明武宗正德年间选入太医院。著有《邓尉山志》、《吏隐录》等。沈津

  • 春秋三发

    五卷。明冯士骅(生卒年不详)撰。士骅字仲先,一字大蘧,古吴(今江苏苏州)人。据该书卷首自序,可知土骅大约活动于明天启、崇祯时。《春秋三发》也是为科举制义而作。元代考试鉴于《春秋》一经,可以出题的不过七

  • 春秋诸传辨疑

    四卷。明朱睦(详见《易学识遗》)撰。该书《明史·艺文志》著录,卷数相同,共一百八十八条,主要辨正《春秋》三传中的疑难问题。朱睦著有《五经稽疑》,该书即其中的《春秋》部分。据作者《五经稽疑》自序,该书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