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痛史

痛史

共三集二十五种。第一集二十种,第二集一种,第三集四种。乐天居士辑。乐天居士,真实姓名及事迹不详。此编汇辑明清之际的野史汇编。第一集辑有《福王登极实录》、《哭庙纪略》、《丁酉北闱大狱纪略》、《庄氏史案》、《研堂见闻杂纪》、《思文大纪》、《弘光实录钞》、《淮城纪事》、《崇祯长编》、《浙东纪略》等二十种;第二集为《甲申朝事小记》;第三集有《虔台逸史》等四十一种。该书编成于辛亥革命之际,故对于明朝灭亡、清军入关之残暴、江南人民抗清斗争以及清初文字狱等方面情况记述得极为详备,以唤起人民参加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,取义于“国有忧患,民有余痛”,故名“痛史”。该书辑录的皆为当时所罕见的珍贵史料,其中如《东塘日札》(即《嘉定屠城纪略》)系根据未被改窜的旧抄本辑录,史料价值很高。出版后得以广泛流传。有宣统三年(1911)商务印书馆铅印本。

二十七回。晚清吴趼人(详见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)著。长篇历史小说,叙南宋末年在元军大举南攻之下败亡失国的历史。书中描写了以宋度宗为代表的南宋皇室昏庸偏安、在强敌入侵时惊惧无措的衰朽局面,大力指斥抨击了以贾似道为代表的汉奸人物,歌颂了文天祥、胡仇、谢枋得等危难之际奋力抗敌报国的民族英雄,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异族入侵的无比愤慨。该书以南宋末时民族危亡的历史为背景,着力攻击了汉奸人物的无耻侍敌、卖国求荣。书开头第一回就说:“说也奇怪,那些投降到外国的中国人,……非但没有尽忠报国的心,反有一种卖国求荣的心,真叫人无可奈何了。”可见该书于清末国势衰微、帝国主义势力入侵的形势下写南宋这段历史,其中明显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的痛心和感愤。阿英先生评价说:“在晚清的讲史中,这是最好的一部。无论是内容上,或是技术上,都有很好的成就。这小说在当时影响很大。”该书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在《新小说》上连载刊出,1911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。1956年,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整理校正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林泉高致

    见《林泉高致集》。

  • 吹网录

    六卷。清叶廷琯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叶廷琯字紫阳,号调笙(一说字调生),晚号十如老人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廪贡生,候选训导。同治(1862-1874)初,举孝廉方正,辞不就,专事著书刊书。著有《欧陂渔话

  • 王柘湖遗集

    二卷。明王梅撰。王梅字时魁。浙江平湖人。生卒年未详。嘉靖十一年(1532)进士,选庶吉士,改刑部主事,因张延龄事受廷杖,谪判滁州而殁。王梅才气横溢,立志为文章,与同邑冯汝弼终日论之,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

  • 别本农政全书

    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认为,在《农政全书》六十卷本外,另有一本四十六卷本,四十六卷本才是陈子龙删定的。从凡例上看四十六卷本与六十卷本在结构上完全相符。实际上,除陈子龙所整理刊行的本子外,并不存在另一个“

  • 半岩庐遗文

    二卷。补一卷。《遗诗》二卷。补一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清邵懿臣(1809-1861)撰。懿辰字位西,仁和(今杭州)人。道光十一年(1831)举人,官刑部员外郎。其学礼以李光地、方苞为宗,摈斥近世汉学家言。

  • 广群辅录

    六卷。清徐汾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汾字武令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本书为补陶潜《圣贤群辅录》之缺而作。《圣贤群辅录》托名陶潜,实则伪托。本书对陶本西晋以前遗缺者补之,对东晋至明代又续之。但原书本为伪本,

  • 经训堂法帖

    十二卷。清毕沅(1730-1799)辑。毕沅,字攘蘅,一字秋帆,自号灵岩山人,镇洋(今江苏太仓)人。乾隆二十五年进士,官至湖广总督。毕沅博采金石,富藏书画。除此法帖外,还著有《河间书画录》、《两浙金石

  • 尺牍筌蹄

    三卷。元陈(生卒年不详)编。陈字子经,系陈著之孙,翰林学士,以非罪死,著有《通鉴选编》。是书选录宋代书简。其标目有要套、书式、具位、具礼、官称。又曰合用故事,可于事文类聚、翰墨全书、书言故事内随意择用

  • 古唐诗合解

    十二卷。清王尧衢(生卒年不详)选编。王尧衢,字翼云,长洲(今苏州市)人,生活于康熙、雍正年间。编者将古诗、唐诗选录合编予以笺释注解之,自谓“欲抉诗之原本以及流而得其全”。所选上古至唐古、近体诗及隋代乐

  • 文■堂诗集

    二卷。明朱芾煌(约1649年前后在世)撰。朱芾煌,字子衷,又字玉琉,自号濡须江渔,安徽无为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崇祯七年(1634)进士。官至兵部武选司郎中。是集大都抒怀之作,语多感慨。七言律诗如《秋怀》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