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皇明开运英武传

皇明开运英武传

八十回。不题撰人。据明沈德符《野获编》云,此书为嘉靖时武定侯郭勋撰,以彰其先祖郭英的开国功业。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亦持此说。另说为徐文长撰。作者究为何人,尚属疑案。该书为长篇历史小说,约成书于明代中叶,又名《皇明英烈传》、《云合奇踪》。以元末农民大起义为背景,叙述朱元璋加入义军、发迹变泰、定鼎中原、兴兵灭元,以及扫灭各路义军而登上皇帝宝座的明朝开国故事。作者旨在宣扬明朝上应天命,为朱元璋及其一群开国功臣树碑立传,但叙事基本上依据史实,对红巾军的反元斗争做了肯定描写,客观上反映了元末社会动乱的历史形势。尤其是对元顺帝荒淫失政,开河征夫,弄得民不聊生纷纷造反的描写,揭示出了农民起义的历史根源,有一定的深刻性。但为了美化明朝立国的正统,美化朱元璋,该书也将朱元璋部下杀红巾军首领韩林儿、杀郭天爵的史实委于他人或隐去。而对方国珍、张士诚、陈友谅等与朱元璋争雄的义军领袖,则加以贬斥毁谤。该书围绕朱元璋而塑造的常遇春、胡大海、刘伯温、朱亮祖、花云、郭英等英雄、贤士形象,都很鲜明生动。对朱元璋,该书把他写成是金童下凡的真龙天子,颂扬他的雄才大略、广纳豪杰平定天下的盖世功业,但也没有一味简单化处理,对他得天下后猜忌功臣、贬杀功臣的虚伪狡诈敢于着上一笔。作者生于明代,如此直书先皇过失,胆识是惊人的。艺术方面,由于过分注重史实,文学性较差。借用民间传说的一些传奇情节,又充满宿命迷信色彩,殊不足取。很多情节和人物描写上,也有因袭模仿《三国演义》等书的拙劣痕迹。该书在文学史上地位并不甚高,但在民间流传颇广,对后代戏曲创作影响也不小,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。该书所见最早版本是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十九年(1591)书林明峰杨氏重梓本。另二种明本是三台馆刊本(北京图书馆、日本内阁文库有藏)和明崇祯刊“玉茗堂批点”本(北京图书馆有藏)。清有怀德堂刊本和英德堂刊本。1955年,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校注排印本,题《英烈传》。四联出版社1955年、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亦出版此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留堂稿

    三十卷。明卢龙云(约1595前后在世)撰。卢龙云,字少从,广东南海人,生卒年未详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。历广西马平、河北邯郸、福建长乐知县,转南大理寺副晋户部员外郎,升贵州参议,卒于官。事迹具详

  • 沈下贤文集

    十二卷。唐沈亚之(781-832)撰。沈亚之,字下贤,吴兴(浙江湖州)人,元和十年(815)举进士,文学家,官至福建团练副使、历殿中侍御史、内供奉、栎阳令,登直言极谏科,参与平定李同捷判乱。乱平后遭嫉

  • 翼学编

    十三卷。明朱应奎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应奎,字丽明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其为广汉人,并说据《太学进士题名碑》“嘉靖辛丑科有朱应奎,锦衣卫籍,不知即其人否也?”但此书卷首有胡国鉴序,序末署万历三十六年(

  • 艺林剩语

    十二卷。明顾成宪(生卒年不详)撰。顾成宪字初章,松江(今属上海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十二卷,或杂举古事而缀以论断,或自立议论而证以古事。其内容无大新意,但也没有什么疵谬。卷首有万历二年(1574)陈

  • 来禽馆帖

    十卷。明邢侗(1551-1612)辑。邢侗,字子愿,临邑(今山东临清)人。邢侗自幼工书,钟法王羲之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米芾、怀素等,且深得王羲之笔法神韵,曾与董其昌等齐名当时,时称“北邢南董”。除此帖外

  • 大戴礼注补

    十三卷。清汪照(生卒年不详)撰。汪照,初名景龙,字纚青,一字少山,江苏嘉定县(今上海嘉定)人。贡生,负诗名,精考证,工八分书;尝佐王昶分纂《金石萃编》;游陕西,历主华原横渠书院;著有《三家诗义证》、《

  • 唐代丛书

    见《唐人说荟》。

  • 论语辑说

    八卷。清冯安常撰。安常字敦五,号朴园,河南巩县人,道光时贡生,马时芳的弟子。著有《猛省录》二卷,《先哲庸言》一卷、《先儒要言》一卷。安常治学,以时芳为宗,远尊陆王,偏重诚意慎独,以心学为归。其认为学习

  • 六书旧义

    一卷。近代廖平(1852-1932)撰。廖平字季平,晚号六译,四川井研人。光绪十六年(1890)进士,曾任尊经书院、四川国学院教职。早年受王闿运的影响,专治今文。其学多变,好立新说,不拘古训。著作尚有

  • 六书通故

    一卷。清黄以周(1828-1899)撰。以周字元同,号儆季,晚年改号哉生,浙江定海人。同治九年(1870)举人,官浙江分水县训导。精礼学,撰《礼书通故》《经训比义》、《子思子辑解》等。此书为《礼书通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