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石经补考

石经补考

十二卷(道光八年刻本)。清冯登府(1783-1841)撰。登府字云伯,号柳东,浙江嘉兴人,嘉庆庚辰进士,翰林院庶吉士,改宁波府教授。著有《三家诗异文疏证》。此书共七项内容:《国朝石经考异》二卷;《汉石经考异》二卷;《魏石经考异》二卷;《唐石经字辨》一卷;《后蜀石经考异》二卷;《北宋石经考异》一卷;《南宋石经考异》二卷。按,清石经于乾隆五十八年勘定立石。蒋衡所书,依唐开成石经,参以各善本,多所订正。彭元瑞曾撰《石经考文提要》十三卷,以证校正所自。当时因急於告竣,未及尽改。嘉庆八年奏请重修,复命廷臣磨改,以期尽善。故前后拓本不同。此编从改定石本,以各石经及宋本考证明闽监毛本之讹,间采彭氏《提要》及阮元《十三经校勘记》,以核其同异。故此书最为详善。然而蒋衡书法虽工,但疏于字体,如以“”代“墉”,省“箧”成“”之类,尚未能纠正。又洪适《隶释》所载汉石经残石无《周易》,故此书惟录陆氏《经典释文》所引石经《系辞》“先心”一条。陆氏是隋唐间人,所见必定是熹平石经。近岁出土的汉石经残石,有《周易》的《文言》和《临》、《观》、《噬嗑》、《贲》、《剥》五卦的遗字,这些则是冯氏所未见的。又此书之《仪礼》下引洪氏的话说,石摩灭,字画比他经不明白,并无古今文之异,故不复具释等等。近岁出土的汉石经残石,有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,其“僎者降席”,今本“僎”作“遵”,郑注:“今文遵为僎”,此与郑注合。这也是冯氏所未见的。洛阳新出土的魏三体石经,也是《尚书》《春秋》,但其内容都是《隶续》及苏望民刻本所无的。至于其《唐石经误字辨》,则认为顾炎武《金石文字记》所勘未尽,而其间亦有以为误而非误的。这些内容,据冯氏自序,是其友李贻德校勘的。蜀石经,则除《毛诗》而外,仅存《周礼》残碑、《左传》残碑及所采《尚书》遗字、《毛诗》遗字、《左传》遗字、《论语》遗字而已。而刘体乾的《蜀石经》(八册,庐江刘氏影印本)则有宋拓本《周礼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穀梁传》,经、注加在一起,共有四万六千四百余字。恐怕以后的搜集,再也不会有多于此了。关于《北宋石经考异》,据冯序称,吴山夫《金石录》载,颜贾亲向开封府学拓得的嘉祐石经,尚有《周易》二碑,即《升》、《困》、《革》、《鼎》、《未济》五卦及《系辞》前七章;《尚书》三碑,存《牧誓》《武成》、《洪范》、《旅獒》、《金縢》、《康诰》、《酒诰》七篇。但等到毕沅为官中州,亲向开封学官询问时,碑已无存。只有陈留仅存《周礼》卷一及卷五中数碑。钱大昕《金石跋尾》所言亦同。其实开封府学尚有《孝经》残碑,自第十章“在丑恶不争”至第十四章“居家理上”。陈留《周礼》残碑,则共有二十石,已移往开封。南宋石经今在杭州,在冯氏之时虽存八十六石,但诸经皆非足本。《礼经》只有《中庸》。诸碑亦已漫漶。冯氏就所可识者,考其异同,间或采取见于他书的遗字补充进去。冯氏对于石经,可谓用力甚勤了。又,冯氏此书尚有自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图绘宝鉴

    五卷。附《图绘宝鉴续编》一卷。元夏文彦(生卒年不详)撰。夏文彦,字士良,号兰渚生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,居松江(今属上海市)。夏氏嗜古精于绘事,为杨维桢所称。据陶宗仪《辍耕录》曰,其家多藏古物,罕有其

  • 青楼韵语

    四卷。明张梦徵辑。张梦徵,号六观居士。生平不详。此书广收历代妓女诗词汇为一编。其中有晋代一人,南齐一人,梁代一人,隋代一人,唐代三十四人,宋代二十五人,元代十人,明代一百一十四人,共一百八十人,作品五

  • 吹网录

    六卷。清叶廷琯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叶廷琯字紫阳,号调笙(一说字调生),晚号十如老人,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廪贡生,候选训导。同治(1862-1874)初,举孝廉方正,辞不就,专事著书刊书。著有《欧陂渔话

  • 长白汇征录

    八卷,首一卷。清张凤台等修,刘龙光、王大经纂。张凤台(约1860-1925),字鸣岐,河南安阳人,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进士,历任知县、官制局参议、知府。民国初年,先后任政治讨论会会员,参议院参议,

  • 周易解简要

    六卷。清张矩撰。矩字濂方,巴陵(今湖南岳阳县)人,乾隆时举人,官至耒阳训导。此书以朱子本义为宗,后列其解,若本义无注则本程传及诸儒论说为解,其义必与本义相符。今存嘉庆二十一年(1816)刊本。

  • 隋唐演义

    ①十卷一百一十四节。不题撰人。书中第九节至九十八节,同熊大木《唐书志传通俗演义》。开头数节及九十九节以后,同罗贯中《隋唐两朝志传》。实为书商割裂抄录二书而成。因主要部分同《唐书志传通俗演义》,故一般视

  • 读易索隐

    六卷。明洪鼐撰。鼐字廷器,寿昌(今浙江建制)人。正德五年(1510)举人,官国子监助教。出制凤阳,归筑室莲谷。精研理学。该书不载经文,只是随意标举某节某句而加以解说。大旨主于良知之学,对朱熹《本义》、

  • 易经中说

    四十四卷。一作《古易中说》。明卢翰撰。翰字子羽,颍川(今河南许昌)人。嘉靖十三年(1534)举人,任兖州府推官。他讲易专主人事,而证以卜筮。每爻都列变卦之图,并杂引经语史事之近似者,类附于下。颇为冗杂

  • 论语笔解

    二卷。唐韩愈、李翱撰。韩愈(768-824)字退之,唐代著名文学家、古文运动的领导人、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。韩愈是邓州南阳人(今河南孟县),贞元八年(792)及进士第,官至刑部侍郎。愈“文起八代

  • 经济宏词

    十二卷。此书无序无跋,书前有凡例。题曰:汪学信四如父编次。卷首又题新安太易父汪以时选辑。不详究竟出自何人之手。书共分十二门,全都是明人之文。可备场屋答策之用。其凡例也自称取便制举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