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浅见录

礼记浅见录

十六卷。朝鲜权近(1352-1409)撰。权近,朝鲜高丽末叶李朝初期哲学家,原名权晋,字可远、恩叔,号阳村,安东(今地不详)人,出身贵族,文科及第,王氏高丽期间两次出使中国明朝,力主亲明政策,后因礼部咨文之祸而被流放;1392年,李氏朝鲜建立后,重新被录用,官至中枢院使,并再度出使明朝为改善两国关系作出了贡献,被封为一等使命功臣,曾受命编纂《东国史略》,著有《入学图说》,《阳村集》《五经浅见录》《东贤事略》。是书乃依宋陈澔《礼记集说》之本,而复为之集释。《礼记》虽小戴所集,然多为周秦儒家之书,如《大学》之言正心修身、诚意、格物致知、齐家治国平天下,《中庸》之言性道,《曲礼》之言敬,《檀弓》之言丧礼,《儒行》之言威仪,《礼运》之言经国,皆儒家之经世思想。汉代经师,如马融、卢植等,虽为之注释,然于精义少有发明,至宋二程表章于前,朱熹发挥于后,其学始复大明。陈澔乃集诸家之说荟萃为一书,在当时实为善本。权近是书乃厘其伪脱,次其简编,仿《大学章句》之例,定为经传;文义有可疑者,皆有论辨,析理甚精,而持论甚正,足称陈氏之功臣。惟《礼记》本汉人戴圣撰集,其中有七十子后学之遗文,亦有汉儒之撰,何者为经,何者为传,证佐甚少,殊难考订。昔朱熹强分大学经传,为学人讥,而权近之分《礼记》,亦未免有造作之嫌。是书初刊于耽罗,未几板毁,故原本传者稀少,今朝鲜所流传之本,为宋廷奎幼文所重刊者,即奎章阁藏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夏斋传奇十种

    二十二卷。编者不详。本书共收明人传奇十种,多半有别本刊行。每种传奇或未署名,或只署作者之号。今据其曲词和内容,加以考订,知《喜逢春》(二卷)署名金陵桃叶、渡清啸生,然不知姓氏,写毛士龙忤宦官魏忠贤奸党

  • 六离合释法式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。《六离合释法式》一书,明清藏经都附于明普泰所著的《八识规矩补注》之后,虽称补注,但名实不符,只有正文,却不见有什么作者补注。考其内容及文笔风格,“其文不类初唐人之作”。也与玄奘所学法派

  • 罪惟录

    一〇二卷。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(1601-1676)撰。查继佐,字伊璜,一字敬修,号兴斋,人称东山先生或朴园先生,浙江海宁人。终身以明朝遗民自居,坚持反清立场。他从明崇祯十七年(1644)起,开始从事

  • 延陵书塾合璧

    四卷。清吴季长编。季长里籍、生卒年均不详。据集前季长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自序,称:“少嗜俪体文,平生酷爱梁简文、江文通二家,以为开徐庾之先,莫有过于此者。”故随手录合成一集,为《延陵书塾合璧》。可

  • 赤城集

    ① 十八卷。宋林表民编。表民,字逢吉,号玉溪。东鲁(今山东)人,后寓居临海(今属浙江)。生卒年不详。林表民曾续陈耆卿《赤城志》,复取志书传、铭诔、赞、颂等志所不载之文,荟而辑之,是成此集。卷前有淳祐八

  • 鸣沙石室佚书

    十八种,十八卷。清末民国罗振玉(详见《云窗丛刻》)编。敦煌所藏古籍被发现后,多流传英法诸国,国内罕存,罗振玉汇辑英法诸国所藏汉唐古籍影印本,以及京城书坊所传敦煌残卷,共十八种,编成此丛书。丛书略按四部

  • 癸巳存稿

    十五卷 清俞正燮(1775-1840)撰。俞正燮《癸巳类稿》与本书体例、内容性质大致相同,原共三十卷,为缮写方便,分《癸巳类稿》与《癸巳存稿》两次刊刻,卷数均为十五卷。此书也是考据学笔记。卷一、二为经

  • 说卦传辑注

    一卷。清李兆元撰。兆元字瀛客,号勺洋,山东莱州市人,乾隆举人,著有《十二笔舫杂录》、《渔洋秋柳诗笺》、《律诗拗体》、《苏李诗注》、《太白诗注》、《十九首诗注》等。《说卦传辑注》取《周易》中《说卦》一篇

  • 读诗考字

    二卷,补一卷。清程大镛撰。大镛字韵生,江苏清河(今江苏省淮阴县)人。此书对群经引《诗》而字有不同者,汇而别之,共分为十三考:一、《四书》引《诗》异字考;二、《左传》引《诗》异字考;三、《礼记》引《诗》

  • 刘祁北使记校注

    一卷。近代王国维撰。国维生平详见《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》条。刘祁,字京叔,山西浑源人,事迹见《金史·文艺传》。元兵入汴,祁遁归乡里,后复出就试,在元南行省幕府为僚。著有《归潜志》十四卷,收录于《四库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