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离骚辩

离骚辩

一卷。附《山鬼》不分卷。清朱冀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朱冀,字天闲,号悔庵,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朱氏对朱熹《楚辞集注》、林云铭《楚辞灯》甚为不满,故撰《离骚辩》加以反驳,并自立新说。还于书前标“别开生面”四字。正文前有康熙四十五年(1706)自序,小引,凡例(七条),《管窥总论》,林西仲(林云铭)总评,辩前贤论《离骚》二则,下为正文。书末附《山鬼》及《山鬼后题》。其体例为:先列《离骚》原文,以四句为一节,再引朱、林注文,以“愚按”,“又按”加以纠正、批驳。对林氏之说批驳尤甚尤多。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所欲批驳的注语、己意要点、文章脉络等。本书特点是勇于批旧注,敢于立新说。自称己意与旧注异者十九。此书可取之处是对《离骚》整体分析,既要分段看章法,又要通篇看血脉。以“守死善道”,为全篇骨子,将全诗分为四束(段),分析得顺理成章,逻辑严密,一气呵成,令人信服。认为《山鬼》寓意求贤,可备一说。称“缘胸中先有鼓士气,作敌忾主意”(《山鬼后题》),才写《国殇》,颇得诗人用意。但批旧立新,未必允当。姜亮夫在《楚辞书目五种》中批评说:“其攻朱说,固已多纰缪……其袭旧说,既多讹传。其创新义,又多失当。”如认为《九歌》之《山鬼》、《国殇》、《礼魂》篇目虽三,合而成一,虽申理由,但令人不解。版本有康熙四十五年(1706)绿筠堂精刻本,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苏州图书馆、清华大学、南京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、天一阁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简明医彀

    八卷。明孙志宏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孙志宏字克容,别号台石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孙氏之父孙桂岩为当地名医。孙氏青年时曾攻儒学,参加科举考试,后承父业,专攻医学,行医五十余年,颇有医名。孙氏参考古今医籍,

  • 新书

    见《心书》。

  • 今古奇闻

    二十二卷。题“东壁山房主人编次,退思轩主人校订”。东壁山房主人为光绪间上海的刻书家王冶梅(名寅)。该书为小说选集,收小说二十二篇,每卷一篇。前载王冶梅序说:昔年游日本时搜古书得此本,带回翻刻。但见书中

  • 明苏爵辅事略

    一卷。清苏泽东辑。泽东字选楼,广东东莞人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苏爵辅名观生,字宇霖,东莞人。崇祯时曾任户部员外郎。唐王永历时任东阁大学士。唐王死后,他与何吾驺等在广州拥立唐王之弟聿,被封为建明伯,掌兵部

  • 偶得绀珠

    一卷。明黄秉石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秉石,字复了,江宁(今江苏省江宁县)人。万历中以荐为推官,官至严州府同知。此书杂采各家诸书,饾饤少绪,又多不注出处,盖为其随手笔记,未有铨次体例而已。

  • 叶赫那拉氏二日祭祀礼节

    清铭敦撰,铭敦,字稚荪,姓叶赫那拉氏,满洲正白旗人。是书记第一日祭为祭天,第二日祭为祭祖。共二段,每段之前,都有祭前戒备事宜、选择日期、执事人数、应用器具、厨役工资等。书后附有汉译清字祷告书一篇。其书

  • 元叟端禅师语录

    八卷。明代释行端(1255-1342)撰。行端,俗姓何,字原叟。法号行端。临海(今地不详)人。十二岁从叔父得度于余杭化城,受业为藏叟珍弟子。后住寺于余杭径山寺,直至行寿八十八,弘法七十六而止。行端其人

  • 青门集

    三十一卷。清邵长蘅(1673-1704)撰。邵长蘅,一名衡,字子湘,别号青门山人,江苏武进人。天性颖悟,读书目睹数行,十岁补诸生,因事除名,束发能诗,弱冠即以诗和古文辞闻名于世。康熙年间客游京师,和施

  • 六书假借经征

    四卷。清朱骏声撰。参见《说文通训定声》。这是一部征引经书语例说明假借字的书。上古字少,故有假借,在典籍中占十分之二三。假借因乎声,通假借必须通古音,否则就无从了解假借,就会以假借为正字,以至缪于古训。

  • 斋中拙咏

    一卷。明杨循吉(1458-1546)撰。杨循吉,字君谦,自号南峰山人,吴县(今属江苏)人,成化进士,授礼部主事,后乞归,为明中一代名家,详见《苏州府纂修识异》)。此编中包括古今体诗21首,皆循吉官礼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