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竹山县志

竹山县志

①三十卷,清贾待聘纂修。贾待聘,山西夏县人,进士,官竹山知县。县有志,皆亡轶无存。康熙十八年(1679)贾待聘任竹山知县,亟为创修,历三年,成书。《竹山县志》康熙二十一年(1682)抄本。明代兵燹,庐舍为墟,古籍荡然。至清初,各县奉檄修志,大都以天启旧册据为底本,略加增易。此志虽仅数十页,但区分门类,大体完备。不得以简略议之。② 二十七卷,清常丹葵修,邓光仁、王瑞等纂。常丹葵,字梅村,直隶交黎(今属河北昌黎)人,前县令常青岳之子。官竹山知县。邓光仁,字静堂,湖北兴国州人,拔贡,官竹山教谕。王瑞,湖北谷城人,岁贡,官竹山训导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)县令贾待聘修竹山县志稿,屡经兵燹俱无存本。常丹葵莅任,延邓光仁修辑县志,于乾隆五十年(1785)书成。《竹山县志》乾隆五十年刻本。此志有纲无目,城池类附堰坡,仙释类附寺观,别类分门,一遵府志,凡一县星野、舆图、赋役、兵政诸事,先贤遗迹,忠孝节义,无不依类备登。此编远绍旁搜,证今稽古。足备輶轩之采,补先人未竟之志。③ 十卷,清范继昌修,张士旦纂。范继昌,字瑞五,号汧谷,浙江上虞人,官竹山知县。县志自乾隆五十年(1785)县令常丹葵修后,历二十年,山川犹是,风气未更,而官师屡易,政教屡新,嘉庆间曾经兵燹,捐躯殉节者不可胜计。出于前志外者,急待补辑。范继昌莅任,凡有见闻,悉为笔记,编葺成书,于嘉庆十年(1805)竣工。《竹山县志》嘉庆十年刻本。共十卷,分地理、建置、祠祀、田赋、职官、人物、选举、兵防、祥异、丛记,十门,五十六子目。此志学校附建置志,田赋蠲政类载:嘉庆元年(1796)普免天下地丁钱粮一次,后因白莲教起义,竹山豁免地丁正耗及杂课等款。自二年(1797)起,四年(1。799)止,详考备登,余则沿录前志。人物志中,所载忠烈类人数最多,其姓名可考者达千余人,采访所得,俱备登之。嘉庆初,知府王正常所辑府志,简核典赡,范继昌慕之,故此编仿其体例,变更前志,重加厘订,纲目悉仍府志,略为增损。④ 二十九卷,清周士祯修,黄子遂等纂。周士祯,字廉臣,陕西三原人,监生,官竹山知县。黄子遂,字吉田,本县人,拔贡。县志自嘉庆十年(1805)县令范继昌修后,历四十余年,周士祯知县事,延黄子遂等补辑,以乾隆时常志及范志为底本,重加厘订,于同治四年(1865)书成。《竹山县志》同治四年刻本。此志有目无纲,分门别类与前志略同,编次前后各以意贯。所记同治以前事,取常、范二志,参互考订依类编入。前志所载地名,间有错误,采访确实为之改正。范志著有军功、忠烈二门,卷帙繁重,但有表扬节烈之意,备录未删削。竹山节孝颇多,未曾旌表,咸丰同治间由县核实请旌,其有未及详者仍遵前志体式,附以待旌。山川、疆域据常、范二志,山以乡接,水以支分,一县山川,展卷知其略。咸丰九年(1859)县令陈汝藩曾修县志,同治元年(1862)毁于兵燹,此志继续修之,故目录仍旧,事则因时增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西水道考

    五卷。清蒋湘南撰。蒋湘南,字子潇,固始人。举孝廉。历居江督河督幕府,故于江西诸水脉络颇明,因作江西水道考。蒋子遗书铅印本,共五卷。以述江赣二水之源流为宗,依《水经注》之法,提纲携目而叙之,俾十三府一州

  • 周易韩氏传

    二卷。辑佚书,清马国翰辑。韩氏即汉韩婴,据《汉书·儒林传》,韩婴燕人,生卒年不详,文帝时博士,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,精于《易》,以诗闻名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易十三家中有韩氏二篇,《注》云即《韩氏易传》。或

  • 星源集庆

    六卷。清末宗人府奉旨撰。该书成于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为道光皇帝位下谱牒。道光九子十女皆录入。实为《玉牒》之别本。现存光绪精写本。

  • 画学丛书

    十四种二十八卷。清叶宗娱编。叶宗娱字介福,成都(今属四川省)人,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原不著编者姓名,而该汇编所收书清张庚撰《国朝画征录》,标“成都叶宗娱介福重校”,清姜绍书辑《无声诗史》题锦江叶

  • 重编王肯堂笺释图注

    三十一卷。清顾鼎编。顾鼎,江苏娄县人。为清初研究刑律的云游幕僚。王肯堂,明万历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郎中,后任福建参政。是书先为王肯堂根据《明律》所作笺注:他集诸家之说,舍短取长,详为注释,并订正坊间私刻

  • 六九斋撰述稿

    四卷。清陈瑑撰。瑑字聘侯,一字恬生,江苏嘉定人,道光举人,为陈诗庭之子。为学长于训诂、历算,这大概与他从学于同乡钱大昕有关。此书卷一为释农、释莘、释尊、释附、释赞,皆有关于训诂。卷二为《说文引经异文解

  • 汪刻隶续

    二十一卷。宋洪适撰。清汪日秀校刊。参见《汪刻隶释》。是本刊于汪氏校刊《隶释》之次年,即乾隆四十三年(1778)。当时汪氏跋于卷末,谓是本乃据金风亭长藏抄之本校以近刻而成。所谓近刻,系朱彝尊据范氏天一阁

  • 话山草堂帖

    八卷。清沈道宽书。其子沈敦兰刻。沈道宽字栗仲,官湖南知县。沈敦兰字彦征,官藩司,此刻是属其幕客罗浚摹勒上石。内容是:临古《十七帖》、《瘗鹤铭》、《龙藏寺碑》、《争坐位帖》,临赵孟頫的《仇欣君墓志》。自

  • 周易通义

    六卷。明程观生撰。观生字仲孚,安徽歙县人。流寓嘉兴。崇祯中知天下将乱,便放弃诸生,以看地之术自谋其生。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详细记载过他的事迹。但《经义考》只载其《易内三图注》三卷,注释说已散佚,而不及

  • 罗洋诗草

    一卷。清郭焌(1714-1755)撰。事迹见《罗洋文集》条。此诗集中有五言古体三十首、七言古体二十二首、五言律诗九十七首、七言律诗九十五首、五言绝句二十三首、七言绝句九十二首、六言绝句六首、四言绝句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