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箧中词

箧中词

六卷。续一卷。清谭献(1832-1901)撰。谭献事迹见《复堂词话》辞目。本书选词,始自清初,迄于当代。其题词名者,从别集;仅题人名者,从诸家选本。但就箧中所存,甄采百一。其续有所得,时亦补录。又仿阳春白雪绝好辞之例,附以己作。故第六卷皆《复堂词》。第一卷吴伟业至柯煜共四十二家。第二卷朱彝尊至李方湛,共四十二家。第三卷吴翌凤至朱紫贵,共四十七家。第四卷项鸿祚《忆云词》、曾惠《二泉梦轩词》,共四十三家。第五卷蒋春霖至郑芥仙,共三十七家。第六卷为献撰《复堂词》。续集边浴礼至于芝仙,共三十九家。其中杨传第、陈元鼎、黄长森三人,皆已见前,而补录其词,实仅三十六家。献词学精深,识见超卓,以己意选词,大体纯粹而当人心。箧中所及,自难核备。但清代名家,可谓包括无遗。尤可言者,其选词不尽依时代次序,而重在派别,词下评语,颇为中肯。其第一卷中,或袭明季之风,或自有所尚,而力不足以改变风气。其间以纳兰性德为最高。故其词末引周稚圭语,谓为叔原方回之亚。第二卷朱彝尊、陈其年自成派别,风气一变,故于其年词末注云:“锡鬯其年出,而本朝词派始成,顾、朱伤于碎,陈厌其率,流弊亦百年而渐变。锡鬯情深,其年笔重,固后人所难到。嘉庆以前,为二家牢笼者,十居七八。”又于沈岸登《珍珠帘词》注云:“渐开常州一派。”论厉鹗词云:“填词至太鸿,真可分中仙梦窗之席,世人争赏其饾饤穷弱之作。”第三卷评吴翌凤、郭麐词云:“南宋词敝,琐屑饾饤,朱厉二家,学之者流为寒乞。枚庵高朗,颇加清疏,浙派为之一变。而郭词疏俊,少年尤喜之。”此卷又重在常州派。评曰:“茗柯词采录十阕,菁华略备。《宛邻词选》附录诸家,删取附茗柯后,以志派别。”又曰:“常州派词,不善学之,入于平钝廓落,当求其用意深隽处。”第四卷承袭者多。第五卷殿以蒋春霖、庄棫二家,其词博大精深,自有千古。论蒋词云:“文字无大小,必有正变,必有家数。”又曰:“阮亭保一流,为才人之词。宛邻止庵一派,为学人之词,惟成、项、蒋三家,是词人之词。与朱厉同工异曲。其他则旁流羽翼而已。”即其选评,可知清词之源流巨变,不综合观之,则不足以知其精神之所在。惟其所著词人,当有小传。今观本稿,其间生僻之人,平生之踪迹,词学之渊源,皆不清晰,使读之者难于考索,实为美中之不足。有光绪八年(1882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真集校本

    二卷。清郑文焯(1856-1918)撰。郑文焯,字俊臣,号小坡,又号叔问、大鹤山人、冷红词客,正黄旗汉军籍,奉天铁岭(今属辽宁)人。尝自称山东人,如词集《瘦碧词》自著“高密郑文焯”,词集《比竹余音》自

  • 庶斋老学丛谈

    三卷。元盛如梓(生卒年不详)撰。盛如梓自号庶斋,衢州(今属浙江)人。一说扬州(今属江苏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据是书卷首题“元从仕郎崇明州判官致仕盛如梓撰”,知其曾任从仕郎、崇明州判官,后致仕。盛如梓博学

  • 明堂制度论

    一卷。后魏李谧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。谧,字永和,涿郡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。征拜著作佐郎。辞以授弟郁,诏许之。州再举秀才,公府二辟,并不就。赐谥贞静处士。事迹具《魏书·李孝伯附传》,《北史本传》

  • 西涧草堂集

    四卷。清阎循观(1724年-1768年)撰。阎循观字伊高,一字怀廷,昌乐(今山东昌乐)人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进士,授吏部考功司主事。循观省身克己,刻苦自立。著有《名人小传》、《见闻随笔》、《毛诗

  • 广西通志

    ①六十卷,林富修,黄佐纂。林富,福建莆田人,弘治十五年(1502)进士,历官至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,总理广西事务。黄佐,字才伯,号泰泉,广东香山县人,正德十六年(1521)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,擢少詹

  • 大明高僧传

    八卷。明代释如惺(生卒年不详)撰。如惺,号幻为,师从天台宗真清,又从千松得禅师习禅宗,曾住天台山慈云寺,嘉兴楞严寺。《大明高僧传》简称为《明高僧传》。此书写成于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),所题书名中的

  • 邵村学易

    二十卷。清末民初张其淦撰。张其淦字豫泉,号邵村,广东东莞人。光绪十八年(1892)进士。作者认为《老子》中所讲的“道”即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、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王、武王相传之道,与《归藏》所讲首坤之义相合

  • 瘦碧词

    二卷。清郑文焯(1856-1918)撰。文焯字俊臣,号叔向、小坡,又号大鹤山人,山东高密人,近代词家。举人出身,官内阁中书,长于金石、书画、医学,兼通乐律。著有《大鹤山房全集》。他以“瘦碧”名其词,因

  • 观河集

    四卷。清彭绍升(见《测海集》)撰。此集为其所著古今体诗。自编按年分次。其始于乾隆二十二年(1757)迄五十八年(1793),共三十六年间之作品。其死后由其孙蕴策刊行。集名《观河》,取佛在祇桓精舍为波斯

  • 群碧楼善本书录

    六卷。《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》七卷。清邓邦述撰。民国十六年(1927),邓氏将所藏图书售与中央研究院,仅存其目。此二目皆首列书名、卷数,次为撰者时代、姓名,宋元刊本记其行格字数、藏书印记,书末间有编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