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传考证

经传考证

八卷。清朱彬(1753-1834)撰。朱彬字武曹,号郁甫(一作郙甫),江苏宝应(今宝应县)人,经学家。乾隆乙卯举人,与刘台拱是中表兄弟,并且齐名。长成后与刘台拱、王念孙、汪中等互相切磋,同为训诂、文字、声韵之学,用以疏释经传,创见很多。每有所得,即以书札往来辨难,必求其是而后已。除本书外,所著尚有:《礼记训纂》四十九卷、《游道堂诗文集》四卷、《诗集》一卷等。其《礼记训纂》虎观诸儒所论议,郑志弟子的问答,以及魏晋以降诸儒的训释,《书钞》、《通典》、《御览》中涉及本书的部分,一以注疏为主,撷其精要,纬以古今诸说,附加己见的地方,都能援据精确,发前人之所未发。本书虽然也遵循汉学家治经轨道,但颇不以惠栋所辑《易》之汉学为然。因此,在“未济彖小狐汔济濡其尾”之下,既援引《秦策》黄歇语:“顷襄王曰:《易》曰:‘狐涉水濡其尾’,”又引证班史《刘向传》、《彭宣传》,认为这是西汉人说《易》,此后绝无人称述它,再引《荀子》、《吕览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春秋繁露》、刘向《说苑》、《列女传》、王充《论衡》、徐干《中论》,认为凡此诸说未必不是七十子的支流与后裔。本书意旨于此可略见一斑。如《书·洛诰》“王肇称殷礼”一条,认为“称”是“举”的意思,“殷”是“盛”的意思,“殷礼”就是“盛礼”,郑玄之说过于迂曲。这大约是因孔传说“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”,于是连郑注一并否定。《诗·大雅》“桑柔仓兄填兮”一条,认为“仓兄”是叠韵,也就是“仓皇”。却不知“仓兄”是“怆怳”的省文,“仓皇”始见于赵宋时人的书中,唐以前都作“苍黄”,没有作“仓皇”的,胡鸣玉《订讹杂录》曾经辨析过。《论语》“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”一条,认为这是说孝弟为仁之本,“仁”即人,《论语》“人”、“仁”多不分。按:其义虽通,但《管子·戒篇》:“孝弟者,仁之祖也”,仁之祖即仁之本,这个“仁”似不作“人”解释。本书瑕瑜互见,其他考证,尽多可取之处。昔年张之洞读本书,凡是可取的各条,均在上面加圈,但也有所驳正,如《书·康诰》“乃服惟宏王应保殷民”条,张认为应在“乃服惟宏”断句,“汝唯小子乃服惟宏”,就如同《诗》说:“戎虽小子,而式宏大”,“汝惟”即“戒虽”。“多士罔不配天其泽在今后嗣王”条,张认为当在“配天”处断句,极对,“在今”也当为句,“后嗣王”应属下句。《诗·鄘风·墙有茨》“不可读也”条,张认为“抽”即“籀”,《说文》:“籀,讽也”,毛说极精,无须改更。王念孙对此书颇为推重并为此书撰序。有道光十六年宜禄堂刊本,《皇清经解》本(道光本、咸丰补刊本、鸿宝斋石印本、点石斋石印本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切经音义

    ①二十五卷。唐释玄应撰。玄应是贞观末长安大慈恩寺的翻译僧,卒于贞观以后。《大唐内典录》卷五云:“应博学字书,统通林苑,周涉古今,括究儒释。昔高齐沙门释道慧为《一切经音》,不显名目,但明字类,及至临机,

  • 春秋讲义

    四卷。宋戴溪(详见《续吕氏家塾读诗记》)撰。此书为经筵讲稿。宋理宗开禧年间,戴溪为资善堂说书,再转为太子詹事。时景献太子命类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资治通鉴》,各为说以进,《春

  • 西湖名胜

    一卷,附普陀名胜。清佚名撰。《西湖名胜》传钞本,为一卷,后则附有普陀名胜。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),浙省司道议议定将皇帝南巡临幸之处,分部经管,随时修缮。兹篇则将各名胜之分管详述。其谓内行宫,嘉松分

  • 历代山泽征税计

    一卷。清彭宁求撰。宁求字文洽,号瞻庭,长洲(今广东番禺东)人,康熙壬戌进士,由编修历侍讲,官至左春坊左中允。本书为其代表作,罗列了历代山泽征税的各类政策,但凡列入史志者皆不录,且有不少疏漏。如加收海税

  • 春秋臆说

    四卷。清吴启昆(1660-1733)撰。启昆字宥函,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。通经史,雍正时入明史馆。著有《周易臆说》、《春秋臆说》。该书是作者研读《春秋》之作,对《春秋》一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,对前

  • 满汉字内务府事宜便览

    一卷。是书为《总营内务府堂现行则例》刊行后,将随办案件中堪为例章的抄录成帙,以备查阅和续纂则例时参用。书共一百四十条,条分满汉,其中有皇太后、皇上、皇后、妃主由园入宫停住大班堂谕,紫禁城冬令小心火烛堂

  • 道学渊源录

    一卷。清王植(详见《四书参注》)撰。本书分别记述从祀孔庙的先贤先儒的事迹、官爵,并考其从祀时间。其文大体因袭《阙里志》诸书,无所考证。而在卷首序文中,则与朱熹、陆九渊流派争之甚力。盖王植虽倾向于心学,

  • 路史

    四十七卷。宋罗泌撰。罗泌字长源,庐陵(今属江西)人。《路史》成于乾道年间,共分为前纪九卷,述初三皇至阴康无怀之事;后纪十四卷,述太昊至夏履癸之事;国名纪八卷,述上古至三代诸国姓氏地理,下至两汉之末;发

  • 兴山县志

    十卷。首一卷,清伍继勋修,范昌棣、吴翰章等纂。伍继勋,字次荪,江苏阳湖人,供事,官兴山知县。范昌棣,湖北蕲水人,生员。吴翰章,字星桥,本县人,举人。县志明以前无可考,康熙四年(1665)县令胥遇纂《兴

  • 游浯溪记

    一卷。清彭而述撰。彭而述,详见《桂阳石洞记》。此记作于清康熙五十八年(1719)六月。时彭而述任湖南提学,与胡养忠同游浯溪,县令孙斌为向导。浯溪之名肇于唐元结、次山,经其品题,始闻名于世。与曾公摩崖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