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续方言

续方言

① 二卷。清杭世骏撰。杭世骏(1696-1773)字大宗,别字堇甫,浙江仁和(今浙江余杭县)人。乾隆元年(1736年)召试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编修。后罢归,杜门著书。自号秦亭老民。晚年主讲粤秀、安定等书院。学识淹博,于小学、史学成就尤著。所著尚有《石经考异》、《史记考异》、《汉书疏补》等多种。《续方言》搜辑《十三经注疏》及《说文》、《释名》诸书中方言语词,以补《方言》之遗,计五百二十二条。其类次一依《尔雅》,唯不明标名目耳。搜罗古义,颇有裨于训诂也。“惟是所引之书,往往耳目之前显然遗漏,如《玉篇》引《仓颉篇》云:‘楚人呼灶曰寤。’……凡此诸条皆六朝以前方言,正可以续扬雄之著,而俱佚之,岂举远者反略近欤?又书中引《说文》:‘秦晋听而不闻,闻而不达谓之’、引《史记集解》:‘齐人谓之颡,汝南淮泗之间曰颜’诸条,本为扬雄《方言》所有,而复载之,亦为失检。然大致引据典核,在近时小学家犹最有根柢者也”(《四库提要》)。清周中孚《郑堂读书记补逸》卷七谓此书暗依《尔雅》之文为次,惟末十一条无次序,当是后所附入者也。“卷首有齐息园(召南)、胡稚威(天游)二序,《艺海珠尘》所收者,失载此二序。”按二序皆未载成书年月,胡朴安谓书当成于乾隆八年(1743年)以前。《续方言》有《杭氏七种》本、《艺海珠尘》本、《昭代丛书》本、成都存古书局本,光绪二十二年(1896年)钱塘汪大钧所刊《道古堂外集》本善,书后附载章炳麟识语。② 二卷,清戴震撰。是书为刘复于北京书肆中购得戴氏手稿,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者。罗常培考为乾隆二十年(1755年)后,三十八年(1773年)前戴氏所作。罗氏序云:“然其经始虽后于大宗,而实闭户暗合,未尝相袭。盖大宗汇辑群书,依《尔雅》类次,但不明标其目。而东原所辑,俱以原书为序,未经排比。又大宗所引用之书,于《十三经注疏》、《逸周书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说文》、《释名》、《经典释文》、《玉篇》、《集韵》而外,尚有《博物志》、《水经注》、王逸《楚辞》注、高诱《淮南子》注、韦昭《国语》注、陆玑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、郭象《庄子注》、裴骃《史记集解》、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、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、颜师古《汉书注》、李贤《后汉书注》、李善《文选注》、颜师古《急就章注》、王应麟《急就章补注》等十余种。较东原所引,惟缺《荀子》杨倞注一种,余则博赡过之。”又云:“且即两家同引《公羊传注》、《说文》、《释名》三书互校之,则杭有戴无者凡十三条,戴有杭无者凡二十二条,互有详略,不相雷同。至大宗于《说文》泛称‘俗语’‘或曰’及方域不明者,皆削而不书;东原于《释名》舌腹、舌头、横口、口之喻,亦不入录,斯盖义例之殊,非关各人之疏密矣。窃谓东原于致力《方言》之余,初亦有意补苴扬书,惟涉笔摭录,未遑理董,及见大宗所续,引据类次,均出己右,遂止于二卷。不再裒集,而以其关扬雄本书者,采入《方言疏证》。……自《方言疏证》成,此稿遂废。”是书有1932年前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。1936年收入《安徽丛书》第六期《戴东原先生全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诗人玉屑

    二十卷。宋魏庆之撰。魏庆之,字醇甫,号菊庄,建安(今属福建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博学多才,不求科第,唯喜菊,种菊花千丛。经常和骚人逸士畅谈,举杯作诗。所著诗话《诗人玉屑》,又称《诗益嘉言》。凡二十卷(或为

  • 晋记

    六十八卷。清郭伦撰。郭伦字凝初号西山,萧山(今属浙江省)人。乾隆年间举人,著有《十七朝史论一得》。《晋记》书前有郭伦序文,称读《晋书》的过程中有感于“取舍失衷,是非瞀乱”的缺陷,以“其中唯诸志稍有可观

  • 铁冶志

    二卷。明傅浚撰。傅浚字汝源,南安(今属福建厦门)人,明宏治己未(1499年)进士,官至工部郎中。明武宗正德癸酉(1513年),傅浚负责督理遵化(今属河北省)铁厂,后写成此书。本志共有二十三目,包括“建

  • 孔子遗语

    一卷。不著编辑者姓名。此书汇集群书所引孔子之言。观其孔子卜得贲一条,自记云,已见《漆雕氏》,第与此少异。孔子曰:“吾志在《春秋》”一条,自记云,已刻再查。鲁哀公使人穿井一条,自记云,已见《集语》卷五。

  • 孝纪

    十六卷。明蔡保祯(生卒不详)撰。蔡保祯,字瑞卿,明漳浦(今福建省漳浦县)人,生平仕履不详。《孝纪》收罗历史上以孝行著称的人物,记其事迹。分为十六卷,即帝王、圣门、纯孝、世孝、禄养、苦行、神助、通神、寻

  • 孝经后氏说

    一卷。后苍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后苍字近君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县)人。生卒年不可考,西汉经学家。兼通《诗》、《礼》《孝经》,尤以《礼》名家,武帝时立为博士,官至少府。著作有《后氏曲台记》、《齐诗后氏传》、《

  • 庸言录

    无卷数。清姚际恒(1647-约1827)撰。姚际恒字立方,号首源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姚际恒一生喜读书,治学甚勤,曾从事《九经通论》的撰述,越十四年而成,敢于批评前人不敢怀疑的经书。著有《好古堂书目

  • 评注八代文宗

    八卷。旧本题明袁黄(1533-1606)编。袁黄字了凡,江苏吴江人。万历十四年(1586)进士。迁兵部主事。著有《皇都水利》。是编取《文选》中之近于举业者,摘拾成书。其中有全部删节者、也有节取数段者。

  • 许学丛书三集十四种

    五十六卷,附录四卷。清张炳翔编。张炳翔,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对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研究,以清代最为盛行。清代以前,研究《说文》者虽历代有之,但没有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。继南唐徐弦、徐锴兄

  • 春秋归义摘要

    十二卷。明贺仲轼(1580-1644)撰,清范骧删订。仲轼字景瞻,卫辉获嘉(今河南获嘉)人。嗜读书,万历三十八年(1610)进士,官陕西醴泉令,累官至武德兵备,甲申之变,自杀。范骧字文白,号默庵,海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