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缁衣

缁衣

子言之曰:“为上易事也,为下易知也,则刑不烦矣。”

子曰:“好贤如《缁衣》,恶恶如《巷伯》,则爵不渎而民作愿,刑不试而民咸服。《大雅》曰:仪刑文王,万国作孚。”

子曰:“夫民教之以德,齐之以礼,则民有格心。教之以政,齐之以刑,则民有遁心。故君民者子以爱之,则民亲之;信以结之,则民不倍;恭以莅之,则民有孙心。《甫刑》曰:苗民匪用命,制以刑,惟作五虐之刑,曰法。是以民有恶德,而遂绝其世也。”

子曰:“下之事上也,不从其所令,从其所行。上好是物,下必有甚者矣。故上之所好恶,不可不慎也,是民之表也。”

子曰:“禹立三年,百姓以仁遂焉,岂必尽仁?《诗》云:赫赫师尹,民具尔瞻。《甫刑》曰:一人有庆,兆民赖之。《大雅》曰:成王之孚,下土之式。”

子曰:“上好仁,则下之为仁争先人。故长民者章志,贞教,尊仁,以子爱百姓,民致行已以说其上矣。《诗》云:有梏德行,四国顺之。”

子曰:“王言如丝,其出如纶。王言如纶,綍,故大人不倡游言:可言也不可行,君子弗言也。可行也不可言,君子弗行也。则民言不危行,而行不危言矣。《诗》云:淑慎尔止,不愆于仪。。”子曰“君子道人以言,而禁人以行,故言必虑其所终,而行必稽其所敝,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。《诗》云:慎尔出话,敬尔威仪。《大雅》曰:穆穆文王,于缉熙敬止。”

子曰:“长民者衣服不贰,从容有常,以齐其民,则民德壹。《诗》云: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。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,行归于周,万民所望。”

子曰:“为上可望而知也,为下可述而志也,则君不疑于其臣,而臣不惑于其君矣。尹吉曰::唯尹躬及汤,咸有壹德。《诗》云:淑人君子,其仪不忒。”

子曰:“有国家者章善恶,以示民厚,则民情不贰。《诗》云:靖共尔位,好是正直。”

子曰:“上人疑则百姓惑,下难知则君长劳。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,慎恶以御民之淫,则民不惑矣。臣仪行,不重辞,不援其所不及,不烦其所不知,则君不劳矣。《诗》云:上帝板板,下民卒。《小雅》曰:“匪其止共,惟王之邛。”

子曰:“政之不行也,教之不成也,爵禄不足劝也,刑罚不足耻也。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。《康诰》曰:敬明乃罚。《甫刑》曰:播刑之不迪。”

子曰:“大臣不亲,百姓不宁,则忠敬不足,而富贵已过也。大臣不治,而迩臣比矣。故大臣不可不敬也,是民之表也;迩臣不可不慎也,是民之道也。君毋以小谋大,毋以远言近,毋以内图外,则大臣不怨,迩臣不疾,而远臣不蔽矣。叶公之顾命曰:毋以小谋败大作,毋以嬖御人疾庄后,毋以嬖御士疾庄士,大夫卿士。”

子曰:“大人不亲其所贤,而信其所贱,民是以亲失,而教是以烦。《诗》云:彼求我则,如不我得。执我仇仇,亦不我力。《君陈》曰:未见圣,若己弗克见;既见圣,亦不克由圣。”

子曰:“小人溺于水,君子溺于口,大人溺于民,皆在其所亵也。夫水近于人而溺人,德易狎而难亲也,易以溺人。口费而烦,易出难悔,易以溺人。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,可敬不可慢,易以溺人。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。《大甲》曰:毋越厥命以自覆也。若虞机张,往省括于厥度则释。《兑命》曰:唯口起羞,唯甲胄起兵,唯衣裳在笥,唯干戈省厥躬。《大甲》曰:天作孽,可违也;自作孽,不可以逭。尹吉曰:唯尹躬天,见于西邑,夏自周有终,相亦唯终。”

子曰:“民以君为心,君以民为体。心庄则体舒,心肃则容敬。心好之,身必安之;君好之,民必欲之。心以体全,亦以体伤;君了民存,亦民民亡。《诗》云:昔吾有先正,其言明且清,国家以宁,都邑以成,庶民以生。谁能秉国成?不自为正,卒劳百姓。《君雅》曰:夏日暑雨,小民唯曰怨。资冬祁寒,小民亦唯曰怨。”

子曰:“下之事上也,身不正,言不信,则义不壹,行无类也”。子曰:“言有物而行有格也,是以生则不可夺志,死则不可夺名。故君子多闻,质而守之;多志,质而亲之;精知,略而行之。《君陈》曰:出入自尔师虞,庶言同。《诗》云:淑人君子,其仪一也。”

子曰:“唯君子能好其正,小人毒其正。故君子之朋友有乡,其恶有方。是故迩者不惑,而远者不疑也。《诗》云:君子好仇。”

子曰:“轻绝贪贱,而重绝富贵,则好贤不坚,而恶恶不著也。人虽曰不利,吾不信也。《诗》云:朋友攸摄,摄以威仪。”

子曰:“私惠不归德,君子不自留焉。《诗》云:人之好我,示我周行。”

子曰:“苟有车,必见其轼;苟有衣,必见其敝。人苟或言之,必闻其声;苟或行之,必见其成。《葛覃》曰:服之无射。”

子曰:“言从而行之,则言不可饰也。行从而言之,则行不可饰也。故君子寡言而行,以成其信,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。《诗》云: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。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《小雅》曰:允也君子,展也大成。《君奭》曰:昔在上帝,周田观文王之德,其集大命于厥躬。”

子曰:“南人有言曰:人而无恒,不可以为卜筮。古之遗言与?龟筮犹不能知也,而况于人乎!《诗》云:我龟既厌,不我告犹。《兑命》曰:爵无及恶德,民立而正事。纯而祭祀,是为不敬。事烦则乱,事神则难。《易》曰:不恒其德,或承之羞。恒其德侦,妇人吉,夫子凶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山史概

    一卷。清陈鼎撰。陈鼎,字定九,江苏江阴人。《黄山史概》昭代丛书本,共一卷。兹篇不分门。所载,三十六峰之外,更有七十二峰。所载崖则十有七。溪二十有四。泉十有九。潭十有二。石室五。台六。沟二。坪二。井二。

  •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

    八十卷。清鄂尔泰(1677-1745)等奉敕撰。鄂尔泰,满族镶蓝旗人,官至保和殿大学士。雍正时任云贵总督,兼辖广西。世宗死后受命辅政,加至太保。该书从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开始撰写,至乾隆九年(17

  • 有官龟鉴

    十九卷。元苏霖(生卒年不详)撰。苏霖字子启,镇江(今属江苏)人。著有《书法钩元》,余事不详。此书主要采录前人服官事迹,编撰成书。全书共分四十类,皆以四字标题,如辅相君王、赞翼皇储、陈善闭邪、绳愆纠谬、

  • 黄帝问玄女兵法

    一卷。旧传黄帝或云玄女撰,清洪颐煊辑。此书依托,无待明辨。最早著录见于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《隋志·子部·兵家》云“《黄帝问玄女兵法》四卷,注曰:梁三卷”。其后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也著录云:“《黄帝问玄女兵

  • 论语颜氏说

    一卷。刘宋颜延之(384-456)撰。清马国翰辑为一卷。延之字延年。琅玡临沂(今属山东)人。南朝宋文学家。与谢灵运、鲍照并称“元嘉三大家”,今有《颜光禄集》辑本。子、史、志都未言及颜注《论语》。只皇疏

  • 周易八宫纳甲

    一卷。清吴脉鬯撰。据《四库全书存目》,吴氏的《易象图说》后附有八宫纳甲占例一卷。其书出自《火珠林》,《四库提要》称以钱代卜者之所用也。该书抄录八宫世次,略加案语,无所发挥。卦以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离、

  • 原诗

    四卷。清叶燮(详见《江南星野辨》)撰。是书为论诗之语。分内篇外篇,又各分上下。其内篇为诗歌理论,论述了“数千年诗之正变、盛衰之所以然”。其上卷注源流正变,即诗之历史变迁,以为“源流、本末、正变、盛衰,

  • 读史札记

    一卷,清卢文弨撰。卢文弨(详见《群书拾补初编》条)卢文弨精通汉学,与戴震、段玉裁相交甚密。生平悉心校勘书籍,校辑经史子集达三十八种,汇刻为《群书拾补》,又著有《抱经堂集》、《仪礼注疏详校》、《钟山札记

  • 万花楼

    全名《万花楼杨包狄演义》,又名《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演义》、《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》。清李雨堂撰,李雨堂生卒年不详,亦称西湖散人,其生平已无可考。狄青、包拯及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久已流传

  • 春秋心印

    十四卷。明郑銶撰。郑銶,上海(今上海市)人。万历中由贡生任青田县训导。该书取宋人林尧叟《春秋句解》中所作的提要,推广其门目,按类摘取《春秋》经传文字,疏列于下,并杂引诸儒之说,断以己意。卷首列有《春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