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老子化胡经残存

老子化胡经残存

二卷。唐佚名撰。关于老子化胡的传说,始于汉魏之际,晋以后又逐渐形成定论,特别是《老子西升经》等书的出现和传播,更使人相信有老子西去过关化胡之说。释道两家,各自出于不同的目的,也都承认此说,但两家所述不同,释教称老子为佛弟子,道教称佛主释迦牟尼为老子弟子,其说皆不足信。所谓老子作《化胡经》之说,都是后人依托。据南朝齐梁时僧祐《出三藏记集》、慧皎《高僧传》都言及帛法祖(帛远)与道士王浮辩论之事,并说王浮乃作《老子化胡经》以证谤佛法。又据僧佑《弘明集》,也常称引《化胡经》之说。隋代《众经目录》卷二,始著录《正化内外经》二卷,其注称“一作《老子化胡经》”。由此知隋以前有《老子化胡经》传本,为二卷。唐以后经录相承继而不变,元以后失传。清代有一名叫伯希和的法国人来中国,从敦煌石室中得《老子化胡经残卷》二卷,罗振玉据此书印入《敦煌石室遗书》中,于是使千年之佚的古籍得以重新面世。据隋以前经目所载《化胡经》为二卷,而此残存之书为卷一、卷十,说明此书当为十卷,与宋以后中国国内所得《化胡经》及日本藤原佐世《见在书目》所载相合,而与隋以前所记不符,说明此书非王浮所撰原书。据今本所述老子化胡所到有大食、天竺等四十余国,而这些国家多为隋唐以后始通中国,所以后世学者疑“残卷”本为增益王浮之书而成。又据佛教所传老子化胡之事与今本所记多不相符,佛教所传老子化胡为佛弟子,而今本无此说,所以学者认定此书可能是隋唐道家相传旧本。又据今残本《老子化胡经》卷一标题为《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》第一,其卷十标题为《老子化胡经玄口》第十。又据法国人伯希和所拿的敦煌目录三四〇四号还有《老子化胡经受道卷》第八,因而学者推知此为原书十卷本所含,又推知十卷本可能是每卷另有标题,而所谓《老子西升经》则是此书的第一卷。据学者考证,法国巴黎藏本卷首魏明帝序中有许多字残缺,而英国人斯坦因所得敦煌卷子中也有《老子化胡经》卷一,其序文可补巴黎藏本之缺。现存《道藏》中所载宋谢守灏《混元圣纪》卷五引《魏明帝制老子化胡经赞文》也是此书序,可与之合校。以上种种,说明《老子化胡经残卷》,为唐代道流所为。此书重出,深受尊崇老子化胡说者之推重,因而引起了研究中国佛道论争史的学者们之关注,使沉默已久的一大历史公案,也重上论坛。现存《敦煌石室遗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满城县志

    十二卷。清张焕纂修,贾永宗增修。张焕,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出身贡生,曾任满城县知县,后官至直隶真定、顺德、河间三府漳河同知。贾永宗,字士可,号亦久,大同山阴人,曾任满城县知县。康熙四十三年(17

  • 陆右丞蹈海录

    一卷。明丁元吉编。丁元吉,镇江(今属江苏)人,生卒事迹均不详。《陆右丞蹈海录》成于明成化年间(1465-1487),主要记载陆秀夫的事迹。陆秀夫字君实,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大臣,后背负赵昺跳海而死,为国

  • 伤寒心镜

    一卷。金常德(生卒年不详)撰。常德字仲明。镇阳(今地不详)人。早年习文,后弃文攻医,从师于张子和。曾参与整理张子和所著《儒门事亲》,且摭《儒门事亲》之遗著《治法心要》。此书又名《张子和心镜别集》、《伤

  • 广博物志

    五十卷。明董斯张(1586-1628)撰。董斯张字遐周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著有《静啸斋词》、《吴兴备志》。晋代张华编《博物志》,虽世所传本,但真伪相淆,又非常简略。南宋李石尝续其书。补采了许多新的

  • 易或

    十卷。清朝徐在汉撰。徐在汉初名之裔,字天章,晚年才改名为在汉,字寒泉,歙县人。开始曾与赵振芳一起著《易原》,后来又自己作《易或》,他说“或者,疑不自信之意也”。书中不载经文,只按节次独自释义。也兼采诸

  • 松亭行记

    二卷。清高士奇(详见《春秋地名考》)撰。康熙二十年(1681)二月,康熙帝奉祖母太皇太后行幸温泉。四月,出喜峰口。高士奇皆扈从。本书即记述沿途山川风景,并附载士奇所作诗文。士奇以喜峰口为古松亭关,故以

  • 于山奏牍

    七卷;附诗词一卷。清于成龙撰。于成龙(1617-1684)字北溟,号于山,山西永宁(今离石)人。明崇桢副榜贡生,入清后于顺治十八年(1661)授广西罗城县知县。累官知府、直隶巡抚、两江总督。《于山奏牍

  • 律易

    不分卷。清缪阗(生平事迹见《律吕通今图说》条)撰。缪氏作《律吕通今图说》后,恐律吕随纳音易位说失之臆断,于是由干支之位推天地之数,乃知律由声生,声由数定。又疑纯阳终不合声音之序,于是由八音所不收探声理

  • 竹溪县志

    ①不分卷。清徐京陛纂修。徐京陛,江西义安人,贡生,官竹溪知县。竹溪,汉为武陵郡,明割竹山地置竹溪,其僻远与竹山同。竹溪旧有志,自李自成、张献忠农民起义,化为乌有。竹溪兵燹之祸,与竹山相类似。康熙十九年

  • 类隽

    三十卷。明郑若庸(生卒年不详)撰。郑若庸字中伯,号虚舟,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郑若庸精诗古文,兼工词曲。少为诸生,以任侠不羁被斥。受赵王厚煜聘,入府著书。历经二十年,仿《初学记》、《艺文类聚》而编成此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