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舒城县志

舒城县志

①十卷。明陈魁士纂修。陈魁士,明章州人,举人,万历初年来任舒城县知县。自明以来,舒城县志虽五经纂辑,惜皆简略殊甚,故陈魁士来任知,即创议重修,延教谕刘大烈等主其事,于万历八年重修志成。纪事止于万历七年。此志分为七门,为舆地志、建置志、食货志、官守志、人物志、艺文志、续志,又于各志之下,分其目为七十二,总为十卷。此志体例较为严整,征引各书,皆一一标其出处。且于城守、传递、陂塘、圩堰、马政、贡赋、津渡等类,皆较前志独能悉其始末,详其利害。凡此之类,固较明季诸志为有体。其不足者,将赈恤列于建置,户口列于食货,医学、阴阳、僧道列于官守,其类目归属,有伤体例。有明万历八年(1580)刻本。②三十六卷。清熊载升、杜茂才修,孔继序纂。熊载升,四川江油人,举人,嘉庆二年(1797)来任舒城县知县。杜茂才,舒城县知事。孔继序,邑人,举人。舒城旧志,自明万历八年(1580),县令陈魁士纂修之后,入清重修于康熙十二年(1673)县令张文炳,再修于三十九年(1700)县令沈以栻,复修于雍正九年(1731)县令陈守仁。越七十余年,至熊载升来任知县,历时既久,志多残缺,版亦浸患。嘉庆七年(1802),郡守张祥云檄修县志,熊载升因延孔继序等,设局重修,旋以左迁宿牧,未及观成。继任罗长庚赓续从事,书将告竣复引疾归。继任杜茂才始足成之,于嘉庆十一年(1806)刊行。此志大体因循旧志,并参之以省志府志,而删繁补阙,多所增订。旧志县境图、山川、形势多误,县城图、祠宇位置多舛,此志为之更正。旧志载山川不分经纬,此则仿禹贡水经之例,一一详其脉络,俾读者展卷一目了然。凡此之类,固较旧志有当。此志不足者,于艺文志中只录诗文,不载书目,分类之标目,无所统率。有清嘉庆十一年(1806)刻本。③五十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崔保龄等修,赵凤诏等纂。崔保龄,江苏泰州人,光绪年间进士,光绪二十二年(1896)来知舒城县事。赵凤诏,邑人,光绪二十八年举人。舒城旧志,据明万历陈魁士志序云:“前已五修,至其年代,序未明言,故不可考”。入清则一修于康熙十二年(1673),再修于三十九年(1700),三修于雍正九年(1731),四修于嘉庆十一年(1806),至光绪已近百年。崔保龄于光绪二十二年奉檄以续修县志,授县令肖仁丙设局开办,工未就,肖仁丙去任,县令万祖恕踵肖仁丙之后,赓续而成,自经始迄志成,越六、七寒署。纂辑者赵凤诏等,皆县中名宿。此志卷首列序、旧序、纂修职名、凡例、目录;卷一至十舆地志:为图考、星野(晷度表附)、沿革、疆域(形胜附)、山川(关隘、津梁附)、风俗、城池(街巷、镇市附)、公署(亭馆、恤所等附)、坛庙、古迹(庵观、寺庙、坊表、冢墓附);卷十一沟渠志:水利;卷十二至十七食货志:户口、物产、赋役、蠲赈(仓储附)、榷税(盐法附)、公田;卷十八至二十一学校志:学宫、祀典、书院(义学附)、学堂(试院、学额附);卷二十二至二十四武备志:兵院(民壮、巡警附)、驿传(马政、铺递附)、兵事(纪略);卷二十五至二十八职官志:封爵表、文职表、武职表、名宦传;卷二十九至三十二选举志:征辟表、科目表、仕籍表、封荫表;卷三十三至四十三人物志:名臣、宦绩、儒林、文苑、忠义、武功、孝友(刲股表附)、义行(义夫、义仆附)、隐逸(耆寿附)、艺术、侨寓;卷四十四至四十七列女志:节烈、贞烈、节孝(孝妇附)、贞孝(孝女附);卷四十八至四十九艺文志:著述、杂文;卷五十志余;卷末补遗附。此志搜辑宏富,以舒城为江淮腹地要冲,故于营汛、驿传、铺递之属,载之颇详。因新政缘起,其于学校志中,新增学堂一门,载述改书院为学堂的经历,及学堂章程、课程、规约,并附以学堂成立一览表,皆极精详。于武备志中,详记咸同以来捻军活动始末,及新设警兵的过程。此志体例完备,考订详审,在近代志书中可称佳著。有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活字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蕉窗九录

    无卷数。旧本题明项元汴(1525-1590)撰。项元汴字子京,号墨林山人。秀水(今属浙江省)人。项元汴工绘画,尤精于鉴赏。其所藏法书、名画,极一时之盛,以天籁阁项墨林印记识之。万历间卒。著有《蕉窗九录

  • 臣轨

    二卷,武则天撰。武则天(约624-705),名曌,并州文水(今属山西省)人。唐高宗去世之后,武则天以皇太后临朝执政,废中宗为庐陵王,居睿宗于别殿,不得预闻。又改东都为神都,改诸司官号,立武氏宗庙。徐敬

  • 纬略类编

    三十五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此书皆取杨慎丹铅诸录,稍加颠倒,窜乱其原来次序,抄合而成的。是伪书中最为拙劣者。大概是奸黠的书贾为了渔利而伪造的,收藏家未及辨识罢了。

  • 四礼从宜

    四卷。清苏惇元撰。苏惇元生卒年及生平未详,安徽桐城县人。“四礼”指冠、婚、丧、祭,“从宜”即顺从今俗、因时制宜。作者做法是:乡俗不违古礼的地方就采用,乡俗违背古礼处就予以辨正,且所定仪节力求简单易行,

  • 大政管窥

    四卷。不著撰人姓名。其书分叙吏、叙户、叙礼、叙经。书目似不全,六曹只列其三,四部又只列其一。似未完之书。

  • 珍珠船

    四卷。明陈继儒(详见《邵康节外纪》条)撰。此书杂采小说家言,凑集成编,共四卷。书中所引,概不著所出,只是在卷一中标有《笔谈》、杂录,以及“以上寺塔记”。卷四中标有《因话录》、赵璘等字样,余皆不标明出处

  • 翻译忠经

    一卷。清孟保译撰,其生卒年不详。孟保,字辅之,号定轩,汉军镇黄旗人。历官三等侍卫,新疆巴里坤领队大臣,大里寺卿。《中经》汉本,相传汉马融撰,郑康成注,明张溥辑《汉魏六朝文集》,以此列之融集中。体裁仿《

  • 荀子平议

    四卷。清俞樾(详见《群经平议》条)撰。是书为《诸子平议》之第五种。《成相》篇,“慎圣人”改作“慎听之”,可备参考;“欲衷对”,改作“欲对衷,比王念孙之说为公允。《修身》篇,饶乐之事,“兑而不曲”,以为

  • 儒行述

    一卷。清彭绍升(1740-1796)撰。绍升字允初,号尺木,长洲(今属江苏吴县)人。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进士,例选知县。喜陆王之学,治古文,熟于本朝掌故。该书即记当时诸儒之行事。首沈国模、管宗圣

  • 四念处

    四卷。隋代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文疏》条。此书依涅槃经四门,即生门,生不生门,不生生门,不生不生门。立藏通别圆四教。依四教述四念处义。每义各立一卷,共四卷。每卷开列三章,即一大意,二五停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