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苗氏说文四种

苗氏说文四种

二十卷。清苗夔(1783-1857)撰。苗夔字先麓,亦作仙簏,直隶肃宁(今河北献县)人。道光辛卯(1831年)举优贡生,后进入祁隽藻幕府任职。不久去职,主讲于翼经书院。爱好六书形声之学,攻治许慎《说文》之学,造诣精深。除此之外,苗氏对古音研究多有成就。他认为顾炎武古韵分部太密,因而自定为七部。后人多嫌其疏谬。《苗氏说文四种》均涉及古音之学。《说文声订》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。苗夔在校定徐锴《说文解字系传》的同时,借此订二徐本《说文》谐声的说解,而成此书。他认为二徐不达古音,往往删去许慎说解中的“声”字,所补的“声”字虽然有些是当补的,但也有不少地方不当补。此书大约正误参半。《说文声读表》成于嘉庆十二年(1807年),刊于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,按苗夔七部排列《说文》9300余字,以见其音读,每个韵部自为一卷。但是此书根据变化了的字形分析六书,离析拼凑,强以为声,必然导致疏谬。《说文建首字表》依照史游《急就章》的体例,取《说文》部首,谐诸声韵,仍以五百四十部分为十四章,加上句读改其声纽,便于学者翻检。不过在建首字声例中把非声的字而误以为谐声。苗夔认为二文相配,就是一形一声。如果部首以外的“文”不是声,那么这部首就是亦声。如祭字,示亦声。全书由祁隽藻帮助刊刻。《说文声订》、《毛诗韵订》、《说文建首字读》均有祁氏所作的序。初印本《说文声订》前还有《形声解》二页,后来的刻本则无。《苗氏说文四种》目录:《说文声订》二卷,《说文建首字读》一卷,《说文声读表》七卷,《毛诗韵订》十卷。有清咸丰汉专亭刻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词林纪事

    二十二卷。清张宗橚(1705-约1775)辑。张宗橚字泳川,号思岩,海盐(今属浙江省)人。生于康熙四十三年(1705),约卒于乾隆四十年(1775)。张氏为海盐世家,代有闻人。其兄张宗楠辑有王士祯《带

  • 加减灵秘十八方

    见《灵秘十八方加减》。

  • 金罍子

    四十四卷。明陈绛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绛,字用言,上虞(今属浙江省)人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)进士,官至太仆寺卿。此书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上篇二十卷,中篇十二卷,下篇十二卷。体例、内容均欲仿其乡人王充之

  • 高阳诗文集

    二十卷。明孙承宗(约1646年在世)著。孙承宗,字稚绳,高阳人。万历年间进士,天启初累官兵部尚书,东阁大学士。著有《高阳诗文集》。是集凡二十卷,其中,一卷至九卷收五、七言诗,第十卷收词,十一卷至二十卷

  • 续笺山房集略

    十八卷。清郑道明(生卒年不详)撰。道明字希廉,号松冈,怀宁(今属安徽省)人,乾降元年(1736)副榜贡生。是书共分十部,每部单命标题,皆为道明读书感识札记之文。一卷曰理气解略;二至四卷曰四书解略;五卷

  • 新疆伊犁乱事本末

    一卷,附辛亥定变纪略一卷。清张开枚撰。张开枚,桐城人,生卒年不详,曾任新疆巡抚袁大化幕僚。是书记载了新疆伊犁乱事本末,杂记袁大化在新疆的施政措施,兼录清末冯超、贺家栋等发动反清起义之始末,及袁大化参予

  • 泰泉集

    十卷。明黄佐(1490-1566)撰。黄佐,字才伯,号泰泉,香山(今广东省中山市)人。正德十六年(1521年)进士,选庶吉士。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。佐学以程、朱为宗,惟理气之说,独持一论。学者称“泰泉先

  • 史尚书行述

    一卷。附一卷。清史丙荣等撰。丙荣字桂材,江苏江都人,道光十八年(1838年)进士,官至亳州知州。此书记其父史致俨事迹。致俨字容庄,号望之,嘉庆四年(1799年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。书中所述大率赞誉致俨

  • 都昌县志

    十卷,首一卷,清曾王孙修,徐孟深等纂。曾王孙,字道扶,浙江秀水人,顺治十五年进士,授汉中司理,康熙十六年(1677)补都昌知县,后升户部主事。徐孟深,字邃友,邑人,康熙二十年(1681)举人。都昌县志

  • 丁氏音韵学丛书五种

    十四卷。清丁显撰。丁显,生卒年不详,字韵渔,别字西圃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咸丰间举人。曾教授淮南研治经史,还留心实学,以期有用于世。对于疏导淮河、运河等民生国计,尤费苦心。年近六十,仍著书不倦。平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