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莒州志

莒州志

①二卷。清张文范修,段章纂。张文范字斗衡,辽东宁远人,荫生出身,康熙九年(1670)任莒州知州。段章,郡人。莒州志创修于明成化年间,经兵燹,卷帙漫灭,不可复稽,再修于万历年间邑人刘朴,经明末兵燹,已不可考,三修于顺治五年知州李柄等人,以明旧志,久而失传,因广搜残编,并集邑中三四经生,重为增修,汇集残帙,十分简略。张文范莅任后,不久奉上命复为纂修州志。就集郡中绅儒,依李柄旧志为蓝本,参考《莒志野述》,删其繁滥,补其缺略,遂成新志。《莒州志》康熙十一年(1672)刻本。全书二卷,上卷为:图考:总图、治图,天文:星野,地理:疆域、山川、景致、古迹,封建:沿革、历代、分封,田赋:里社、户口、田土、税粮、物产,建置:城池、公署、儒学、铺舍、闾里、千户所、寺观、陵墓,礼制:祀典、吉凶礼、风俗,下卷为:官师:官职,人物:选举、武举、名贤、忠臣、孝行、义士、善人、勇士,方外:方伎、仙释、侨寓,列女、皇后、王后、圣淑、烈节、烈女,征应:祯瑞、灾变,杂见:纰行,文苑:历代搜集、艺文。此志在每志之前,冠以小序,简而未精。然在人物志中设有义士、勇士目,实为标新立异。②十五卷。清李方膺、彭甲声等修,陈有蓄纂。李方膺详见雍见《乐安县志》条目。彭甲声字春塘,河南夏邑人,监生出身,乾隆七年(1742)任莒州知州。陈有蓄,郡人,拔贡出身。李方膺任莒州知州时,见莒志自康熙十一年(1672)重修后,又六十余年未加续修,乃与公余,亲自搜集、整理资料,历时三年而志稿成。稿未及付梓,李方膺离莒。彭甲声莅任后,将志稿付梓,遂成此志。《莒州志》清雍正十一年(1733)修,乾隆七年(1742)刻本。此志分门设类,基本承袭张文范志,略有改易。内容数量较旧志增加甚多,然无甚特色。③十六卷,首一卷。清许绍锦纂修。许绍锦字莅亭,江苏武进人,贡生出身,乾隆五十六年(1791)任莒州知州。莒州,春秋古国,秦汉名邦,其文献不可或缺,州志自乾隆七年知州彭甲声纂修后,距当时又五十余年未续修了。许绍锦莅任后,取其草目,参以旧志,发凡起例,开局重修,旋成新志。《莒州志》嘉庆元年(1796)刻本。此志体例、内容较旧志完善,删其冗杂,补其缺遗。如旧志将诗章、方外皆为大纲立之,此志则一一删去。又删其农桑条,增入盐法,因莒州以产盐名区,非农桑之地,故作其损益,不愧为卓识。其记述简洁、谨严,为州志佳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心雕龙

    十卷。梁刘勰(约465-532)撰。刘勰,字彦和,祖籍东莞莒(今山东莒县)人,后迁京口(江苏镇江)。天监中,兼东宫通事、舍人,迁步兵校尉,兼舍人如故,深得萧统赏识。后出家为僧改名慧地。此书成于南齐末年

  • 笠泽丛书

    四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唐陆龟蒙(?-881)撰。陆龟蒙,字鲁望,号江湖散人、甫里先生、天随子,姑苏(今江苏苏州)人,曾为湖州、苏州从事。幼年聪悟,通达六经,善作文章,名震江左。与皮日休是诗友,二人酬唱之

  • 钱子语测

    二卷 见《钱子测语》。

  • 泰轩易传

    六卷。南宋李中正撰。李中正淳安(今浙江淳安)人,旧本原题作“宋清溪李中正撰”,不确,宋无清溪,实为淳安人。卷末刊福州福清尉李舜举编集,漳州龙溪县尉李熙绩校正及董洪跋。此原为讲义,李舜举编集成书。此书不

  • 东园客谈

    一卷。明孙道易撰。生卒年不详。孙道易字景周,自号映雪老人,华亭(今甘肃华亭)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皆录名人嘉言懿行及近代闻见之事。因为依据当时友朋所书辑录而成,故名为“客谈”。在每一条下各标其姓名,有

  • 倭情屯田议

    一卷。原题赵士桢纂,南汇吴省兰辑、德清车宸英校。据此书赵氏原《跋》,是书为备倭之作。其时此类书甚多,尤以郑若曾《筹海图编》为详。但郑氏书成于明世宗嘉靖末年,于东北朝鲜之路,似乎阙略,故特表而出之,撰成

  • 汉隽

    十卷。宋林钺编撰。林钺乃宋处州(今浙江丽水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摘取《汉书》中古雅字词,分类排纂为五十篇,每篇以篇首二字为篇名。作者自称全书“详其事”、“玩其词”,实际上犯了割裂字句、漫无端绪

  • 仓颉训诂

    一卷。汉杜林(?-47)撰。清马国翰辑。杜林字伯山,扶风茂陵(今陕西咸阳西)人。杜邺之子,历位列卿,官至大司空。长于文字之学,著有《仓颉训诂》等。是书《汉书·艺文志》作《仓颉故》,《隋书·经籍志》云“

  • 新学汇编

    四卷。美国林乐知(详见《中国关系略论》)、英国李提摩太(详见《格致质学启蒙》)、美国李佳白(1857-1927)撰。上海蔡尔康编辑。李佳白,美国北长老会教士,1882年来华,在山东传教。甲午战争时任伦

  • 奇器图说

    三卷。诸器图说 一卷。《奇器图说》明西洋人邓玉函(1576-1630)撰。明王征译。《诸器图说》明王征撰。邓玉函,瑞士人,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。他在葡萄牙殖民势力支持下,于天启元年(1621)来中国,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