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蜃楼志

蜃楼志

又名《蜃楼志全传》 清庾岭劳人撰。此书的作者、生平事迹无考。从书中大量出现的粤东山川形势、风土人情来看,作者可能是粤地人。最早刻本的刊刻年代是嘉庆九年,大致可以确认书成于乾嘉时期,作者亦是此时期的人。《蜃楼志》全书二十四回,以洋商苏万魁之子苏吉士为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,他容貌英俊,性格温柔,不喜读书,厌烦经商,而一味迷恋女色、贪图享乐;其父苏万魁因主持与洋商的贸易,积有大量财富,被新任海关监督赫致甫敲诈;赫致甫骄奢荒淫,姬妾众多,鱼肉百姓,贪得无厌;官逼民反,姚霍武率众起义,抗击官兵。作品以清新洗炼的文笔,成功地刻画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商业买办资本家的艺术形象,真实地描摹了十八世纪末、十九世纪初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世态人情与风俗习性,展示了乾嘉“太平盛世”之末,社会的黑暗、封建统治的腐败、下层民众的反抗这样一幅山雨欲来的历史画面。《蜃楼志》艺术成就也较突出,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,写广东官场、写洋行极为真切,颇具时代特征。小说的头绪很繁复,但却不散、不乱。巧妙地运用苏吉士这一人物前后贯穿起来,时而花前月下、灯红酒绿的日常琐细生活,时而刀光剑影、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,张驰有致,疏密相间。另外,人物形象丰富多彩,既有贪官污吏,又有帮闲篾片;既有红男绿女,又有江湖匪盗,通过众多人物的命运和遭际,表现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。小说文笔俏丽、简洁,较少斧凿痕迹。但是,小说中有不少摹仿《金瓶梅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水浒传》等书的细节描写,并且因袭的痕迹很明显。不过,从整体上看,《蜃楼志》不失为清代《红楼梦》之后的一部比较优秀的作品。受明中叶以来秽词淫曲的影响,本书在许多地方对男女之情有过分的渲染,流露出不健康的情调,这是它在清代遭禁,湮灭无闻的基本原因。本书有清嘉庆九年(1804)刊本,是现存最早的版本。另有嘉庆十二年(1807)刻八卷本,不详刻本年代的二十四卷本、咸丰八年(1858)刻《蜃楼志全传》本。还有谭正璧藏石印六卷改名《盖世无双情中奇》本。今人校点本有两种,一是1987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《蜃楼志全传》,一是1988年齐鲁书社的《蜃楼志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沧洲集

    十卷。《续集》二卷。明张泰(1436-1480)撰。张泰,字亨父,号沧洲,太仓(今江苏太仓县)人。明天顺八年(1464)进士,选庶吉士,授检讨,累官至翰林院修撰。是明成化间著名诗人。泰为人恬淡,独喜赋

  • 月虹馆法书

    六卷。宋米芾书,不具刻者姓名。米芾生平详见《画史》。此帖共收米书六卷,以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字分卷,内容十分丰富,因其卷有董香光及王觉斯等题跋,故疑刻在清初。此法书虽笔法、气势与郁冈斋刻本等相去甚

  • 论孟书法

    二卷。附读四书 一卷。清张瑛撰。瑛字退斋,江苏常熟(今同)人。是书系以书法解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第一篇。首有张瑛自序及凡例,最关要旨者,如《论语》开篇,“孟懿了问孝”,“公山弗扰以费畔”,至《孟子》一书

  • 萝庵游赏小志

    一卷。清李慈铭撰。李慈铭(1829-1894),字伯,号莼客,室名越缦堂。浙江会稽(今绍兴、上虞)人。光绪六年(1880)进士。任户部江南司浚郎、山西道监察御史等。一生著述甚丰,著有《绍兴府志校记》、

  • 毛诗序说

    三十二卷。清龚鉴撰。龚鉴字明水,浙江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卷首总论认为:说诗者不得不宗毛诗,宗毛诗不能舍小序。有人说小序是子夏所作,有人说是毛公所作,又有人说是卫宏所作,现在也

  • 潠书

    八卷。清毛先舒(1620-1688)撰。毛先舒为清代文学家。生平详见《声韵丛说》辞目。《潠书》共八卷为毛先舒晚年自订的《思古堂十四种书》中的一种。所收均为杂文,篇末附王猷定、柴绍炳、沈谦等的评语。集中

  • 元张光祖言行龟鉴

    八卷。清乾隆(1711-1799)时敕辑。乾隆名弘历,爱新觉罗氏,满族,清朝皇帝,雍正帝第四子。1735-1796年在位,年号乾隆。在位期间平定准噶尔部,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治。1773年开四库

  • 音义辨同

    七卷。清曾廷枚撰。廷枚(1734-1816)字升三,一字修吉,号香墅,南城(今江西南城县)人。年十六补县庠生,淡于仕进,学者奉为经师。工书法,精小学。尚著《奇字》、《事物类闻》、《说文引经字异》等。是

  • 说文部首笺正

    十四卷。近代宋育仁(生卒年不详)撰。育仁字芸子,别号问琴阁主,四川富顺人。光绪十二年(1886)进士,官翰林院检讨,充京师大学堂经文专科教习,著有《同文略例》、《小篆通》、《古文举要》与是编等。是编前

  • 古今韵考

    四卷。清李因笃撰。李因笃(1661-?)字子德,更字孔德,号天生,陕西富平县人。明诸生,康熙十八年(1679年)强行召试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,以母老多病上疏辞归。工诗文,长于音韵训诂。与李容、李柏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