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河上公《老子注》。②四卷。初唐李荣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荣,初唐元天观道士,号任真子,为高宗、武后间人。撰有《道德真经注》四卷。仅存一至三十六章。旧题称:“元天观道士李荣注”。书分《道经》、《德经》
二十卷。清魏裔介(1616-1686)撰。魏裔介,字石生,号贞庵,一号昆林。河北柏乡人。顺治进士,历官至保和殿大学士。顺治间,任言官。玄烨(康熙帝)亲政后,因有党附鳌拜之嫌,被解职。他治程朱理学。著有
二卷。清江忠源(1812-1854)撰。其事迹见《江忠烈公后集》(辞目)。是编首载左宗植题辞称:“忠源之所言者皆其所行,他人不能为其人,宜不能为其诗。”是集凡数刻,早为咸丰五年(1855)一卷本;次为
六卷。此编为前清宣统朝国史、方略、会典三馆合纂官书,汇集国史馆《正字考》、方略馆《字例》,会典馆《字例》和《字体画一例》等书抄录而成。卷首有例言三则:一、国史馆《正字考》,本馆初校书时所据之本也;二、
三卷,明仇俊卿撰。俊卿字舜征,海盐(今属江苏省)人,万历年间任国子监博士,著有《海塘录》、《海盐志》等。《通史它石》取错玉之义,所论史事多关于人品治道。因卷帙浩繁,在天启年间,胡孝辕取其尤玮者,集成三
十卷。后蜀韦縠撰。韦縠仕王建为监察御史,其里贯事迹均未详。此集每卷录诗一百首,共一千首。自序称观李、杜集,元、白诗,而集中无杜诗。冯舒评此集,谓崇重老杜,不欲芟择。然实以杜诗高古,与其书体例不同,故不
一卷。唐代释智首(567-635)撰。智首,俗姓皇甫,祖籍安定(今甘肃泾川北),后徙漳滨。初为智旻弟子,后听道洪津律师。玄思历明,通冠群宗。隋定天下,智首随师入关,扶佛教历隋唐两代。在唐初,曾任僧纲。
八卷。明杨慎(1488-1559)撰。杨慎字用修,号升庵,新都(今属四川省)人。正德六年举进士,授修撰。为官累迁。但投荒多暇,书无不览,记诵之博,著述之富,明时推为第一。著有《升庵集》八十一卷,《丹铅
即《御批通鉴辑览》。
一卷。东汉郑兴(生卒年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佚。郑兴字少赣,开封(今河南开封市)人。官至谏议大夫,因私买奴婢贬为莲勺令,遂不复仕,卒于家。郑兴少学《公羊传》,晚习《左传》,兼明《周礼》,长于历数。事迹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