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论语谶

论语谶

八卷。清马国翰(1794-1857)辑。国翰字词溪,号竹吾,山东历城(今济南东郊)人。清文献学家、藏书家、目录学者。梁《七录》有《论语谶》八卷,宋均注,《隋志》时已亡。而《唐志》有宋均注《论语纬》十卷。卷数较前多,且题谶为纬。宋元以来不著录,亡佚已久。今马氏辑本,共一百零九条,分八卷。各卷再分为比考谶、撰考谶、摘辅象、摘衰圣、阴嬉谶、素王受命谶、纠滑谶、崇爵谶等。世以谶纬并论,实则二书虽相表里,实不同。纬之名所以配经,而谶皆托古圣贤以名其书。谶之依附经者,仅《论语谶》一种。今依残存各条比较参验,此八卷命名之意,可得而知。比考谶乃上比之三王,下考诸当代之意。撰考谶乃言孔子博识多闻,故声名远被,且能撰述以传后世。摘辅象乃言王佐之才。摘衰圣乃言圣道衰微之时。阴嬉谶乃言圣人之治阴与天道相通。素王受受命谶乃言孔子亦与一代王者之运相当。纠滑谶者乃言一国衰乱之由,巨奸大猾之所以起也。崇爵谶乃言孔门弟子推尊孔子之事。此都依据《论语》中一章或一事而发挥,故名《论语谶》。该书有玉函山房辑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论语王氏义说

    一卷。魏王肃(195-256)撰。清马国翰辑为一卷。肃字子雍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西南)人。魏经学家。曾遍注群经,不分今文、古文,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,注有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三礼》、《左传》、《论语》。

  • 朴学斋诗集

    十卷。清林佶(1660-?)撰。林佶,字吉人,号鹿原,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。林佶工于楷法,文师于汪琬,诗师于陈廷敬、王士祯。汪琬的《尧峰文抄》、陈廷敬的《午亭文编》,王士祯的《精华录》,均由其手书后雕

  • 懿安后事略

    见《懿安事略》。

  • 檀雪斋集

    四十卷。明胡敬辰(约1636年前后在世)撰。胡敬辰,字直卿,浙江余姚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。官至江西驿传道,终光禄寺录事。是集凡四十卷。以其所著诗赋杂文及官县令时谳牍共为一编。其文艰

  • 寻乐堂集

    十一卷。明王烈(约1497前后在世)撰。王烈,字正邦,别号寻乐,乐安(今江苏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成化弘治间诸生,其他事迹不详。明代诗文作家。著有《寻乐堂集》。该集共十一卷。文五卷、诗六卷。末附其族孙澄

  • 钝安诗

    十二卷。《补遗》二卷。傅熊湘(1882-1930)撰。生平见《国文法》条。《钝安诗》的前十卷为作者亲手编订,其中,前八卷始于民国辛亥(1911年),迄于民国十三年(1924),为古今体诗,凡少时作品与

  • 七经小传

    三卷。宋刘敞(详见《春秋传》)撰。此书为其杂论经义之语,因涉及《尚书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论语》七部经书而得名。刘敞认为以上七经存在多处别字、脱简、遗文或倒句,根据

  • 湖广武昌府志

    十二卷,清裴天锡修,罗人龙纂。裴天锡,字长龄,江南江阴人,进士,官武昌知府。武昌府志自康熙十二年(1673)知府杜毓秀修,二十六年(1687)知府裴天锡委教授罗人龙等重修府志。依据前志,参以故老传闻、

  • 杂说

    ① 无卷数。清焦袁熹撰。焦袁熹详《春秋阙如编》条。此书以《礼记》中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注疏及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注疏与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》互相比勘,抉择是非,而对朱说颇多偏袒。书中疏于考证,错谬时有。②

  • 厘正按摩要术 鬻婴提要说 痧喉正义

    《厘正按摩要术》四卷,《鬻婴提要说》一卷,《痧喉正义》一卷。清张振鋆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振鋆字醴泉,原名筱衫,别号惕厉子,宝应(今属浙江)人。光绪年中为校官,颇有医名。《厘正按摩要术》一书为推拿按摩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