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诂训柳先生文集

诂训柳先生文集

四十五卷。《外集》二卷。《新编外集》一卷。唐柳宗元(773-819)撰。柳宗元,字子厚,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,世称“柳河东”。少年时聪颖能文,有美名。贞元九年(793)进士及第。他与韩愈一道倡导中唐古文运动,主张“文以明道”,提倡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,反对形式主义的骈俪之风,其文与韩愈齐名,并称“韩柳”。柳宗元散文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。可分为:议论文、传记文、寓言、山水游记四种。著作有多种。现存有《柳宗元集》等。此书由宋韩醇音释。韩醇,字仲韶,临邛(今四川邛崃)人。其始末未详。柳宗元集为刘禹锡所编。其后卷目有增损,在宋时已有四本。一为三十三卷,有元符闲京师刊行本。另有曾丞相家本、安元献家本。一为四十五卷之本,出自穆修家。据称,为刘禹锡原本。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曰,刘禹锡作序,称编次其文为三十二通。退之之志若祭文附第一通之末。今世所行本皆四十五卷,又不附志文。非当时本。考今本所载刘禹锡序,实作四十五通,不作三十二通。与陈振孙所说不符。或后人追改刘禹锡之序,以合见行之卷数,亦未可知。刻韩柳集者自穆修始。虽非刘禹锡之旧第,诸家之本亦无更古于是本者。政和中,胥山沈晦取各本参校,独据此本为正,而以诸本所余者别作外集二卷,附之于后,至淳熙中,韩醇因沈氏之本为之笺注。又搜葺遗佚,别成一卷,附于外集之末。韩醇先作《韩集全解》,后又注柳文。其书与张敦颐《韩柳音辨》同时并出,而详博实过之。魏仲举《五百家注》亦多引其说。明唐觐《延州笔记》尝摘其注。有明刊本、济美堂柳集四十五卷本、明嘉靖中东吴郭云鹏重刊宋本、天启壬戌柳氏重刊本、明游氏刊本,苏城汪氏有残宋本、祠堂书目有残宋本、天禄目有宋板韩醇训诂本、南宋大字无注本《四库全书》本等。近人章士钊所著《柳文指要》,是有关柳宗元及其作品的研究专著,在学术界较有影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真珠船

    八卷。明胡侍(生卒年不详)撰。胡侍,字奉之,号濛溪,咸宁(今属湖北省)人。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历官鸿胪寺少卿。张璁、桂萼均以议大礼邀得世宗宠幸,擢升为内阁大学士,张璁不久出任首辅。胡侍劾二人越

  • 隐拙斋集

    五十卷。清沈廷芳(1702-1772)撰。沈廷芳字畹叔,号椒园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终年七十一岁。乾隆元年(1736)以监生召试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庶吉士,散馆,授编修,累迁河南按察使。廷芳古文学于方

  • 星槎胜览

    二卷。费信撰。费信(1388-?)字公晓。苏州昆山(今江苏)人。永乐、宣德年间,曾以通事(翻译)之职,随郑和通使西详。前后四次。历览诸国人物、风土。将所见所闻撰成此书。前卷所记为其亲历诸国。后卷为采集

  • 十峰集

    五卷。清徐基(约1701年前后在世)撰。徐基,字宗顼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由贡生官训导。集中文、赋、诗、词,皆是用苏轼前后《赤壁赋》中四百余字编缀窜写而成的。错综变幻,极有巧思。例如,其中的《游小赤

  • 道古堂文集

    四十六卷。清杭世骏(1695-1772)撰。杭世骏,字大八,一字堇浦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学者。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,授翰林院编修,曾受命校勘《十三经》、《二十四史》。著有《诸史然疑》、《三国志补

  • 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

    四卷。简朝亮(1851-1933)撰。简朝亮,字季纪,号竹居,广东顺德县(今广东顺德)人。南海朱次琦之门人,著述甚富,有《尚书集注》等书。是书首有朝亮自序,略言:“《礼记》《坊记》《中庸》《表记》《缁

  • 龙云集

    三十二卷。宋刘弇(1048-1102)撰。刘弇,字伟明,吉州安福(今江西吉安县)人。元丰二年(1079)进士,复中博学宏词科。初知峨眉县,改太学博士。元符中,除秘书省正字,历实录院检讨。龙云乃弇所居乡

  • 鹤征录

    八卷。鹤征后录十二卷。清李富孙(详见《春秋三传异文释》)等撰。该书记康熙十八年(1679年)与乾隆元年(1736年)两科召试博学鸿词事。前者荐举一百八十六人,其中五十六人中选;后者荐举二百六十七人,其

  • 长宁县志

    十二卷,清曹秉让修,杨庚纂。曹秉让,曾任长宁县知县。杨庚,江安人,博学多才。长宁县志,旧有明嘉靖间县令吴师朱所纂钞本,经兵燹散佚无存。清康熙间,叙郡志中有长宁县志一卷,乃因旧志略加增损,又一百二十年而

  • 易纂

    一卷。辑佚书,唐僧一行撰,清马国翰辑,载于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中。一行姓张,魏州吕梁(今河北大名一带)人,先名遂,后为僧,隐于嵩山,卒谥大慧禅师。其事见于《旧唐书》本传。此书不见于《唐书·经籍志》及《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