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诒经堂续经解

诒经堂续经解

一千四百三十六卷。清张金吾(1787-1829)编。张金吾字慎旃,一字月霄,昭文(今江苏常熟)人。张海鹏之侄,与同乡陈揆友善。少孤,天性聪颖。少时便好学古诗文,及长,读书于“照旷阁”藏书楼,便博览群书,学为考据,校《太平御览》诸书。嘉庆十四年(1809年),补博士弟子员,不久弃去。受同乡先儒钱谦益、汲古阁毛晋影响颇深,致力于藏书,研究校雠诸学,又潜心经术目录学。叔父张海鹏好收藏典籍,金吾特别注重金元两朝遗书的搜集,合先人旧藏,得八万余卷,藏于他的书屋“爱日精庐”之中。并撰《爱日精庐藏书志》四十卷,每著录一卷,先列版本,其次辑录各家文集、《经义考》、《小学考》、《全唐文》等书中有关序跋识语,然后汇辑所得、各为题解。并依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体例,对四库未收之书也按类增入。所增著作的时代及作者以阴文刻入加以区别。此书的体例为后来众多的书志所仿效。尝因列朝文苑,唯有金代书籍散佚最多,所以广为搜集十二年,编成《金文最》一百二十卷。采宋元以来经说八十余种,手订《诒经堂续经解》一千四百三十六卷,以补《通志堂经解》之缺。其“诒经堂”、“诗史阁”、“求旧书庄”诸处,藏古今书卷甚多,张金吾并延请学者黄廷鉴专为抄书,校书。撰《释冕》、《释弁》、《释龟》、《广释名》、《五经博士考》、《十七史引经考》、《白虎通注》等书,共二百余卷。经学的研究,以清代为盛,纳兰性德编辑的《通志堂经解》实为经学之集大成。纵观宋元以来诸家说经,放失较多,张金吾一方面拿出家藏密帙,又传抄文澜阁于经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八十余种,仿照《通志堂经解》体例,编辑《诒经堂续经解》一千四百三十六卷。汇辑唐、宋、元、明时期之书,先有《通志堂经解》,次有钱仪吉《经苑》。张金吾对先儒解经之书搜辑无遗,灿然大备,可惜未能刊刻。民国初年,此书稿本为商务印书馆所得,藏于涵芬楼。1932年楼毁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,此书散佚。目录:宋邵伯温《易学辨惑》一卷,宋李光《读易评说》十卷,宋郑刚中《周易窥余》十五卷,宋都絜《易变体义》十二卷,宋林栗《周易经解集解》三十六卷,宋吕祖谦《周易系辞精义》二卷,宋冯椅《原斋易学》五十二卷,宋易祓《周易总义》二十卷,宋魏了翁《周易要义》十卷,宋李杞《周易详解》十六卷,宋俞琬《读易举要》四卷,宋丁易东《周易象义》十六卷,元吴澂《易纂言外翼》八卷,元宝巴《周易原旨》八卷,元龙仁夫《周易集传》八卷,元解蒙《易精蕴大义》十二卷,元曾贯《易学变通》六卷,元赵汸《周易文铨》四卷,宋耿南仲《周易经义周易讲义》十卷,宋程大昌《禹贡山川地理图》二卷,宋黄伦《尚书精义》五十卷(缺四十六至五十卷),宋史浩《尚书讲义》二十卷(缺一卷至六卷),宋袁燮《絜斋家塾书抄》十二卷,宋金履祥《尚书注残本》六卷(缺六卷),元许谦《读书丛说》六卷,元邹季友《尚书蔡传音释》六卷,明黄谏《书传集解》十二卷,元张仲实《书经识余》二十五卷、《尚书讲义》一卷,元马道实《尚书疏义》六卷,宋杨简《慈湖诗传》二十卷,宋段昌武《毛诗集解》三十卷(缺二十二、二十三卷、二十六卷至三十卷),宋林《毛诗讲义》十二卷,宋刘克《刘氏诗说》十二卷,元胡一桂《诗传附录纂疏》二十卷(缺一卷至三卷,九卷至十二卷),元罗复《诗集传音释》(缺四卷至二十卷),元刘玉汝《非诗辨志诗缵绪》十八卷,元梁寅《诗演义》下五卷(缺五卷至十卷),元吴简《诗义》,元梁益《诗传旁通》十五卷(缺四卷至十五卷),清吴廷华《周礼疑义》四十四卷(缺四卷至二十八卷),宋王昭禹《周礼详解》四十卷,宋易祓《周官总义》三十卷(缺一卷至九卷,十八卷至二十七卷),宋陈友仁《周礼集说》十二卷,元毛应龙《礼记折衷》三卷,《周官集传》十六卷,郑宗颜《周礼讲义》一卷,《仪礼录》五十卷(缺十六卷至二十卷,二十五卷至二十七卷,三十二卷至三十七卷),宋魏了翁《仪礼要义》五十卷(缺三十八卷至四十四卷),宋车垓《内外服制通释》七卷,清吴廷华《仪礼疑义》五十卷(缺三十八、三十九卷),宋张虙《月令解》十二卷,清吴廷华《礼记疑义》七十二卷(缺),清杭世骏《续礼记集说》一百卷(缺)。唐杨士勋《春秋穀梁疏残本》七卷,唐陆淳《春秋集传纂例》,宋张大亨《春秋五礼例宗》十卷,宋叶梦得《春秋谳》二十二卷(缺),宋吕祖谦《春秋左氏传续说》十二卷(缺四卷至八卷),《左氏博义》二十五卷,《春秋外纪》九十卷,《春秋讲义》四卷,宋张洽《春秋集传》二十六卷(缺十八卷至二十卷,二十三卷至二十六卷),元俞师鲁《春秋说》三十卷,元吴徵《春秋纂言》十二卷、总例二卷(《纂言》缺十一、十二卷),元程端学《春秋三传辨疑》二十卷,元王元杰《春秋谳义足本》十二卷,元胡元质《左氏摘奇》十二卷,宋吕祖谦《左传类编》六卷(缺纲领中十四至末卷),元汪克宽《春秋纂疏》(缺),宋陈祥道《论语全解》十卷,宋张九成《孟子传》三十卷(缺第三十卷),宋余允父《尊孟辨》三十卷、《续辨》二卷、《别录》一卷,宋袁甫《蒙斋中庸讲义》四卷,元萧镒《大学中庸解》二卷、《四书侍问》二十二卷,元程逢午《中庸讲义》三卷,宋陈仪之《论语讲义》二卷,金王若虚《论语辨惑》五卷,明项霦《孝经述注》一卷,宋黄仲元《六经四书讲稿》六卷,张伯文《九经疑难残本》四卷,宋李石《方舟经说》六卷,金王若虚《经裨》十二卷、《通志堂经解补阙》一卷、《五经辨或》二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门宗旨

    十四卷。明周汝登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汝登字继元,号海门,嵊县(今属浙江)人。万历进士,历任南京工部主事、两淮盐运判官、南京尚宝卿等职。学宗王守仁,并有意融合儒、释二家。著有《海门先生集》、《圣学宗传》

  • 春秋公羊经传通义

    十一卷,序一卷。清孔广森(1752-1786)撰。广森字众仲,一字撝约,号(xùn,同巽)轩,山东曲阜人,清代著名学者、经学家。乾隆辛卯(1771)进士,官翰林检讨。著述很多,有《大戴礼记补注》、《经

  • 四书贯解

    一卷。清孙锡畴撰。孙锡畴,山西阳城(今河南原阳)人,生卒字号不详。著述有《四书广义》、《四书正俗》、《四书贯解》、《学官谱》、《阳武县志》。除是书外,其余均已散佚不全。是书题名贯解,其意当是贯通全部或

  • 樊榭山房文集

    八卷。《诗集》十卷。《续集》十卷。清厉鹗(1692-1752)撰。厉鹗,字太鸿,号樊榭,浙江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康熙五十九年(1720)举人。厉鹗博学多才,生平著述颇富,尤精于诗学。著有《宋诗纪事》

  • 虞山丛刻

    十四种,三十一卷。民国丁祖荫(详见《虞阳说苑》)。丛书所辑均为丁祖荫搜集清初常熟先哲著作,多没有刊本,或与刻本不同的抄本,如有价值,亦收入。共三集,甲集收五种,除钱谦益《吾炙集》一卷、《东山洲和集》二

  • 国宝新编

    一卷。明顾璘(1476~1547)撰。顾璘,字华玉,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明宏治九年(1496)进士,官至南京刑部尚书,颇负才名,金陵三俊、金陵四大家之一,喜诗好友,著有《浮湘集》、《山中集》、《

  • 惜抱轩笔记

    八卷。清姚鼐(1732-1815)撰。姚鼐字姬传,室名惜抱轩,世称惜抱轩先生,安徽省桐城县人。乾隆进士,历官刑部郎中,入四库全书馆为纂修官。后乞养南归,历主江宁、扬州等地书院达四十年。受业于刘大槐,博

  • 论语经正录

    二十卷。清王肇晋与其子王用诰同撰。肇晋深泽(今河北深泽)人。曾谓国家以经义取士,首试四书,天下士由朱子之学上窥邹鲁,沿袭既久,逐末忘本。肇晋欲纂集一编,以救时弊。晚年带病著作,未及详加搜讨。后其子用诰

  • 陈秋岩诗集

    二卷。元陈宜甫(1255-1299)撰。籍贯不详。曾为世祖侍从。成宗时又为晋王僚属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曰:“其诗大抵源出元白,虽运意遣词少深刻奇警之致,而平正通达,语无格碍,要自不失为雅音也。”有《四

  • 黄元龙诗集

    八卷。《附尺牍》二卷。明黄奂(约1596年前后在世)撰。黄奂,字元龙,安徽歙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著有《元龙小品》等。其诗意力主独创,而失之生硬。集中诸体皆备,独无七言律诗。因流俗唱和,多用七言诗,故黄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