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经贯解
四卷。清徐寿基撰。寿基生平籍贯及事迹皆不详。书前有“便蒙易晓”四字,标明著书之宗旨。在诗题之下引录朱子《集传》大意,在诗篇之后又节取小序之要言,更兼在各句之上下,添入适当的字词文意,使人能通读理解。对诗文中名物典故字词亦有训释列于书之上方。今观其书,虽有牵强肤浅之病,然于初学者则确有启蒙便学之功。
四卷。清徐寿基撰。寿基生平籍贯及事迹皆不详。书前有“便蒙易晓”四字,标明著书之宗旨。在诗题之下引录朱子《集传》大意,在诗篇之后又节取小序之要言,更兼在各句之上下,添入适当的字词文意,使人能通读理解。对诗文中名物典故字词亦有训释列于书之上方。今观其书,虽有牵强肤浅之病,然于初学者则确有启蒙便学之功。
三卷。元王好古(详见《医垒元戎》)撰。书名“汤液”取其《汉志》中“汤液经方”之义。王氏取本草及张仲景、成无已、张洁古、李东垣之书,间附己意,于南宋嘉熙二年(1238)辑成此书。上卷为药性总论部分,选录
二卷。清代魏裔介(1616-1686)撰。此书摘录《书》、《易经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左传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老子》以及唐宋以来儒学著作中有关论述性理方面的内容,并附有作者关于性理
八卷。清姚鼐(1732-1815)撰。姚鼐字姬传,室名惜抱轩,世称惜抱轩先生,安徽省桐城县人。乾隆进士,历官刑部郎中,入四库全书馆为纂修官。后乞养南归,历主江宁、扬州等地书院达四十年。受业于刘大槐,博
一卷。杨守敬(1839-1915年)撰。杨守敬字惺吾,号邻苏,湖北宜都人,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。清同治年间举人,光绪年间曾作为黎庶昌的随员出使日本,撰有《日本访书志》,并影印模刻成《留真谱》和《古逸
前者六卷,后者十二卷。清陈宏谋(详见《湖南通志》)撰。是书乃宏谋官云南布政使时所刊,取真德秀《大学衍义》四十三卷,辑要为六卷;取邱浚《大学衍义补》一百六十卷,辑要为十二卷,盖为边远之士难购全书者而设。
十二卷,清孙锵纂修。孙锵,明州人,曾任越隽厅丞。越隽,明以前志无考。清光绪初,厅丞何晒曦以纂辑之任属厅人马忠良,寻旧志,只写本十余页。勤搜博采,粗成四卷。后忠良游定水,始获读四川通志。于是有关越事者,
一卷。明葛一龙(1566-1640?)撰。一龙,字震甫,江苏吴县人。官云南布政司理间,于崇祯庚辰(1640年)卒于家。一龙以诗闻名吴中,曾著有《尺木斋诗选》、《新诗索解》、《滇茶百韵》、《鹧鸪集》诸书
五卷。清牟应震撰。此书前有张鹏序及作者自序。作者以为古韵久亡,春秋以后之书,不能作为春秋以前的证据。于是求之于《诗》,故是书以《诗》为主,《诗》合用者则合之,不合者则分之,旁及者则通转之。计分《诗》韵
四卷,清陈其宽修,邹宗垣纂。陈其宽,曾任安岳县知县。邹宗垣,邑人,举人。兹编为续道光濮瑗志而作。《安岳县续志》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刻本,共四卷。卷首,序、目录、修辑姓氏、凡例、舆图。正文分为:卷一
一卷。不著撰人。该残卷系敦煌卷子本,起于僖公八年“禘于太庙用致用夫人”注义,至僖公十五年传末注文,共一百六十八行,末题“《春秋穀梁经传解释僖公上第五”,不见著名姓名。考范宁《春秋穀梁传集解序》说:“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