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诚意伯文集

诚意伯文集

二十卷。明刘基(1311-1375)撰刘基,字伯温,浙江青田人。元末进士,曾任江西高安县丞、江浙儒学副提举、江浙行省都事,因与元朝统治者发生矛盾,充弃官隐居于青田山中。元至正二十年(1360)至应天(今江苏南京),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,并为筹划用兵次第,参与机要,深得朱元璋倚重。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,封诚意伯。洪武四年(1371)辞官。后为胡惟庸所谮,忧愤而死,谥文成。著有《国初礼贤集》、《郁离子》五卷、《覆瓿集》二十四卷、《写情记》四卷、《春秋明经》四卷、《犁眉公集》五卷。本各自为书。是书于成化六年(1470)由戴用、张僖合为一帙,共二十卷,前有杨守陈序。卷一为刘基之孙刘廌所撰的《翊运录》,卷二至卷四为《郁离子》,卷五至卷十四为《覆瓿集》,卷十五、十六为《写情集》,卷十七、十八为《春秋明称》,卷十九、二十为《犁公眉集》。刘基才力富健,善诗能文,颇有盛名。其诗沉郁顿挫,自成一家,足与高启相比。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称其“诚意锐意摹古,所作特多,遂开明三百年风气”。其文闳深肃括,亦宋濂、王祎之流亚。杨守陈序称“子房之策不见词章,玄龄之文仅办符檄,未见树开国之勋业,而兼传世之文章。与张良、房玄龄相比,刘基不仅博学多识,智略如耶律楚材、刘秉忠,而文章亦非二人所及。高启善诗,宋濂善文,而诗文皆有特色而成就较高者,于明初当属刘基。”四库已存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别本后乐集

    十卷。《附录》二卷。宋卫泾(?-1226)撰。卫泾生平详见《后乐集》(辞目)。卫泾集本五十卷,刊于元代,年久散佚,后从散见《永乐大典》中篇章编次成帙。此本乃其十四世孙楫所辑,以志乘诸传及遗像弁卷首,以

  • 拜经日记

    又名拜经堂日记,十二卷。清臧庸(1767-1811)撰。臧庸本名镛堂,字在东,一字西成,号拜经,一号用中,江苏武进(今武进县)人,经学家,臧玉琳曾孙。臧庸继承家学,又师事卢文弨,还曾在苏州从钱辛楣、王

  • 补修徐沟县志

    六卷。清王勋祥修,秦宪纂。王勋祥,浙江金华县人,出身附贡生,领同知衔,曾先后两次任徐沟知县。此书为光绪五年(1881)复任邑知县时所撰。历时二年告成。《补修徐沟县志》光绪七年(1883)刻本。考徐沟自

  • 文子

    二卷。战国时文子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文子其人,姓名与事迹均不详。北魏李暹作《文子注》(书已亡佚),据《史记》及南朝宋斐骃《史记集解》所载,将计然、文子二人合而为一,于是便有文子姓辛名钘,号计然,葵邱上人

  • 薛文清年谱

    一卷。明杨鹤(?-1634)撰。鹤字修龄,武陵(今属湖南)人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)进士,官至兵部尚书,总督陕西三边军务。该书是为明代学者薛瑄编订的一部年谱。据书后杨鹤自跋看,先前有薛瑄门人张鼎己编

  • 四书殊一

    四卷。清李垒撰。李垒字固村,是编分二十六卷。一曰学,志为经籍诣力附焉;二曰知,明觉附焉;三曰言,言行辞附焉;四曰行,处事处境修省过失附焉;五曰孝,孝弟忠信附焉;六曰仁,仁义仁智勇附焉;七曰义,勇刚强直

  • 黄帝针灸甲乙经

    见《针灸甲乙经》。

  • 秀野草堂

    六十六卷。清顾嗣立(1665-1722)撰,嗣立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康熙进士。选庶吉士,改中书,因疾归故。顾嗣立博学有才名,喜藏书,尤工诗,性豪于饮,当时称为酒帝。辑有《元诗选》、《注韩昌黎》、《温

  • 歙砚志

    三卷。明江贞撰。江贞,字吉夫,婺源(今江西婺源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曾任绍兴府教授。其著作有《歙砚志》。是书主要记载歙州砚台及其有关事宜。其内容是将饶州太守叶良贵与其弟东昌太守叶良器所撰《砚志》及江氏族

  • 群经补义

    五卷。清江永(详见《周礼疑义举要》)撰。此书又名《读书随笔》。原取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连同《周礼》共十经随笔诠释,未附杂说,共为十二卷,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