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引经考证

说文引经考证

八卷。清陈瑑撰。参见《说文举例》。此书是研究《说文》引经文字同异之作,陈氏自序云:“学者通经必先识字,不有《说文》,何从究《苍》《雅》之遗文、篆籀之微旨哉?顾《说文》之存于今者,误戾脱落,窜入改易,许君原本仅十之六七耳。唯所称诸经,虽亦经传写改易,而证以他书,汉经师之训诂,七十子之微言大义,往往而在。由文字以究声音,由声音以通训诂,研经之津逮,识字之指归也。其与今本同者,概不赘。”故此书所述者,皆为《说文》引经与今经本不同之字,或证通假,或明其错误,共计522条,载于第一至第七卷。第八卷为《说文引经互异说》,参见下条。雷浚《说文引经例辨自序》对此书多所批评:“陈孝廉瑑《说文引经考》八卷,厥病有六:不知《说文》引经之例有三,而以为皆说本义,一也;异文有正假之异,有古今、正俗之异。正假者,其字本非一字,特以音近相通。陈君不知,而一切以为古今字,二也;有正字又有假字,谓之正假,而假字有无正字者,许君所谓‘本无其字,依声托事,令长是也’。无正字之假借,其义从本义辗转引申而出。有正字之假借,但取声而义不必通……陈君不知,而一切曲说以通其义,三也;何谓本义,《说文》所定一字一义是也。其义多与其字之形相应,故谓之本义。从本义展转引申而出者,谓之引申义。又有假借义……陈君似已不知,故其论义,往往置《说文》本义不论,而泛引他书之引申假借义,以为某字本有某义,四也;繁称博引,既于义之不可通者曲说以通之,至穿凿之无可穿凿,则于字之明明声通者曰不可通,不当假借,五也;称引繁而无法,检原书多不合,六也。”雷氏此说并不尽是,陈氏所述亦不尽非。是书有同治十三年(1874)湖北崇文书局刊本,光绪十年(1884)溢庐刊巾箱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余论

    一卷。清丁晏撰。丁晏字俭卿,号柘堂,江苏山阳(今江苏省淮安县)人,道光元年(1821年)举人。清代自从武进人臧琳力攻王肃作伪之后,附和他的人就越来越多,几成定论。丁晏出生较晚,也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很大影

  • 二刻拍案惊奇

    四十卷。明凌濛初(详见《初刻拍案惊奇》)编撰。白话短篇小说集,“二拍”的第二种。每卷一篇,第四十卷《宋公明闹元霄》为杂剧,第二十三卷《大姊魂游完宿愿,小姨病起续前缘》与《初刻》第二十三卷重复,故该书实

  • 重修恩县志

    十卷,首一卷。清汪鸿孙修,刘儒臣、王金阶纂。汪鸿孙字云宾,安徽盱贻人,监生出身,光绪三十四年(1908)任恩县知县。刘儒臣,茌平人,山东通志局采访员。《恩县志》,创修于明嘉靖十七年(1538)林永昌,

  • 孝经集注附增删讲义

    一卷。明陈选集注。王期龄讲义。张惠春增删。王期龄字安又,宣城(今安徽宣城)人,生卒及事迹不详。陈选所注,循文敷义,详尽明晰。讲义则仿四子书讲义而作,以便士子肄习,参加科岁乡试会试。张惠春则增删而成定本

  • 官场现形记

    晚清李宝嘉(1867-1906)撰。李宝嘉字伯元,又名宝凯,别号南亭亭长,笔名游戏主人,讴歌变俗人等。江苏武进(今属江苏常州市)人。他年轻时擅长八股诗赋、工书画篆刻,曾学过英文,并考中秀才。早年在上海

  • 巾石遗编

    一卷。明吕怀(约1545前后在世)撰。吕怀生平详见《周易卦变图传》(辞目)。据《千顷堂书目》载《巾石类稿》本三十卷。而是集仅一卷。不知何人所编。集中所收皆掇拾残剩之余稿,寥寥数篇,不成卷帙。盖其原本久

  • 海防奏议

    四卷。明万世德撰。万世德为山西偏头关干户所人(治所即今山西偏关县)。隆庆辛未(1571年)进士,历官右都御史、总督蓟辽。万历二十五年(1597),倭寇朝鲜,议设立海防巡抚。万世德被任命为都察院佥都御史

  • 麟溪集

    二十四卷。明郑太和编。郑太和字顺卿,浙江浦江(今义乌)人,世称“义门郑氏”。生卒事履待考。是集成于元至正十年(1350)。裒辑宋以来诸家题赠诗赋及碑志、序记、题跋之类,为表扬义门而作。共为一编。前十卷

  • 己未词科录

    十三卷。清秦瀛(1743-1821)撰。瀛字凌沧,一字小岘,晚号遂庵,江苏无锡人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举人,官至刑部右侍郎。该书纪康熙己未鸿博特科所征士诸人传略,为秦瀛据索集著《鹤征录》一书加以

  • 海云堂诗钞

    十四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《词钞》一卷。清严学淦(约1819前后在世)撰。生卒年不详。严学淦字丽生,江苏丹徒人。嘉庆九年(1804)举人。道光六年(1826)大挑一等,分发湖南候补知县。此集为其所著古近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