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解字篆韵谱

说文解字篆韵谱

五卷。南唐徐锴(其生平著述见《说文解字系传》)撰。是书是为《说文解字》作的音序检字表,是与《说文系传》相配的。它取许书所收释的一万零五百一十六字,按平上去入四声分类编次而成。凡小篆皆有音训,其无音训者,乃是许书所附的重文,籀文注以“史”字,古文注以“古”字,注释十分简略。徐铉为之作序说:“偏旁奥密,不可意加,寻求一字,往往终卷。力省功倍,思得其宜。舍弟楚金,特善小学,因命取叔重所记,以《切韵》次之,声韵区分,开卷可睹。楚金又集《通释》四十卷,考先贤之微言,畅许氏之元旨,正阳冰之新文,折流俗之异端,文字之学善矣。今此书止欲便于检讨,无恤其他,故聊存训诂,以为别识。”据宋李焘《说文解字五音韵谱》序云,此书篆字皆为徐铉所书。徐铉在此书后序说:“韵谱既成,广求余本,孜孜雠校,颇有刊正。今承诏校定《说文》,更与诸儒精加研核。又得李舟《切韵》,殊有补益。其间有《说文》不载,而见于序例注义者,必知脱漏,并从编录,疑者则以李氏《切韵》为正。”由此可知,是书不独出自小徐一人之手,大徐也曾用心更定补编之。《四库提要》分析说:“前序称命锴‘取叔重所记,以《切韵》次之,声韵区分,开卷可睹’云云,考后序称‘又得李舟《切韵》’,则所谓《切韵》次之者,当即陆法言书,即《唐韵》、《广韵》所因也。然锴所编部分,与《广韵》稍异。又上平声内痕部并入魂部,下平声内一先二仙后别出三宣一部,然魂部之下注痕部附字,而宣部则不著别分,似乎《切韵》原有此部,殆不可晓。或此书部分,铉亦以李舟《切韵》定之,非陆法言之《切韵》,故分合不同欤。”是书收入《四库全书》经部小学类,有《函海》本、《小学汇函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静修斋易经解

    无卷数。清仇景仑撰。仇景仑字嶰伯,甘泉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此书自上下经至杂卦,依次进行注释。先详尽罗列汉宋诸儒对易卦的解说,然后自己加以评论。书中所取宋注,以程传本义为主,但经常批评宋注空谈义理。所取汉注

  • 大学讲语

    一卷。中庸讲语 一卷。论语类解 二卷。孟子类解 十一卷。清王辂撰。王辂字少白,安昌(今河南确山)人。在武陟讲席时,撰成《大学讲语》《中庸讲语》说略,许振祎为之作序。其后又续成《论语类解》、《孟子类解》

  • 四书遵朱求是录

    三卷。清周镛撰。周镛字仁泰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曾受业于卢抱经之门。自言是书为抱经所授意。书中颇诋斥毛西河,然其义陈旧、庸俗、肤浅,于朱子之学,毫无发明。书中解“贤贤章”袭秦易堂说;解“不逾矩”云“

  • 风俗通韵

    一卷。清倪玉华撰,李步衢校读。这是一部表现清代山东滨县一带方音的著作。初名《随乡读韵》,以济南程伯侃氏有《随乡读韵辨》,始改称《风俗通韵》。是书以乡音为主以合韵音,凡音之不出本韵者则从俗,音之出乎本韵

  • 风倒梧桐记

    二卷。明末何是非撰。何是非,字卬甫,福建三山(今福建福州市)人。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。《风倒梧桐记》述永历建国时事,描画小朝廷诸臣,沐猴文武,颇为尽致。首卷记隆武二年(1646)十月桂王称帝,以原两广总

  • 姓氏谱

    六卷。清李绳远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李绳远字斯年。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此书杂抄《万姓统谱》而成,舛漏很多。似乎抄录自用,不似著书。

  • 质疑录

    一卷。明张介宾(详见《类经》)撰。此书成于明天启四年(1624),为张氏晚年之作,旨在纠正前人之偏执谬误。作者主张偏于温补,故重在正刘完素、张元素、朱震亨诸家偏于寒凉攻伐之失。书中之论凡四十余条,刻析

  • 新史奇观

    见《新世弘勋》。

  • 读孟子偶记

    一卷。清邱壡(详见《读大学偶记》)撰。所说较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详细,但无精义。邱壡认为两传载有孟子答齐王,一是《诗传》,一是《书传》,又认为第一篇所记伐燕,是齐宣王时的事。第二篇所记伐燕,是齐湣王时的

  • 医学求真录总论

    五卷。清黄宫绣《生卒年不详》撰。黄宫绣字锦芳,宜黄(今属江西)人。著有《医学求真录》、《脉理求真》、《本草求真》、《锦芳医案》等书。此书成于乾隆七年(1742)。黄氏在凡例中称:曾著《医学求真录》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