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说

说文说

一卷。清孙经世(1783-1832)撰。经世字济侯,号惕斋,惠安(今属福建)人。深研经义,精通小学,著作尚有《尔雅音疏》、《经典释文辨证》、《韵学溯源》、《诗韵订》、《说文会通》、《经传释词续编》等。此书凡六篇:一、《易释文引〈说文〉五十余条》,二、《说文解字假借考》,三、《巳已本同字同音说》,四、《上巳为十二支巳之说》,五、《辨颜氏虑羲虙子贱俗说为宓之说》,六、《诸经裒字说》。其中不乏创获,尤以《说文解字假借考》为最,为王筠录于《说文释例》中,称“其文至辨晰”。孙氏谓《说文解字》假借之例云:“今考诸部解语,有言‘故以为’、‘或以为’者,凡以明夫此之可借为彼也。(例)有言‘书以为’、‘古文以为’、‘籀文以为’者,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渊源自古也。(例)有言‘史篇以为’、‘杜林以为’、‘扬雄以为’、‘贾诗中以为’者,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传授有人也。(例)有言‘亦如是’、‘亦如此’者,凡以明夫彼之义不同此而亦借此以为之也。(例)有言‘或’、‘一说’、‘或曰’、‘一曰”者,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自成一义也。(例)有言‘一曰’而后引经以实之者,凡以明夫某之借义当属之某,而非可概为施也。(例)有别引经传而特申其说为某者,凡以明夫某之见某,乃其借义而无容与本义混也。(例)凡此皆明言假借是也。抑有不明言假借而彼此参互得之者,(例)是则以上下文互推焉而可得者也。(例)是则以前后文互勘焉而可得者也。(例)是则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。凡此皆得之所引经传也。引经传而外,其借义多附他字训释中。(例)凡若此类亦皆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,是又得之经传外也。要而论之,假借则一,而假有正有变:无其字而借,而所借皆同声之字,是则为正;有其字而借,及所借非同声之字,是则为变。”所举之例极多,几将《说文》穷尽,极有参考价值。此书有《许学丛刻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续词品

    一卷。清杨夔生撰。杨夔生生卒里贯均未详,著有《真松阁词》。其《续词品》,是续郭麐《词品》之作。麐分词为十二品,夔生续十二品,正合司空图二十四品之数。其十二品为轻逸、独造、凄紧、微婉、闲雅、高寒、澄澹、

  • 藏春集

    六卷。元刘秉忠(1216-1274)撰。刘秉忠字仲晦。邢州(今河北邢台)人。后出家为僧,法名子聪,号藏上人。辅弼忽必烈建立元朝,制定各种制度。据《元史》本传,集本十卷。今明刻本佚其杂文四卷,唯存六卷。

  • 幔亭诗集

    十五卷。明徐熥(约1580-约637)撰。徐熥,字惟和,闽县(今福建省福州市)人。万历四十六年(1618年)举人。负才淹蹇,肆力诗歌。著有《幔亭诗集》。是集为陈荐夫所辑,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由

  • 四书蠡言

    七卷。清谭光烈撰。谭光烈,字松门,江苏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是书首有黄之晋、勒方錡、萧枢序及光烈自序凡例。又有读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各若干则。黄序称“其究心宋学,而不为宋学空虚之谈,

  • 熹平石经残字

    一卷。清陈宗彝刻印。宗彝字雪峰,原名秋涛,江宁(今江苏江宁县)人,嗜金石古籍。他所刻印的蜀石经残字,也已著录。这卷《熹平石经残字》,就是清道光三年,与蜀石经同时刻印的。此书所刻,凡《尚书·盘庚》一石,

  • 禹贡正诠

    四卷。清沈彦渠撰。沈彦渠字溉若,号巽园,浙江归安(今浙江省吴兴县)人。沈彦渠在自序中声称“聊正诸家之说,以诠明经旨,”即为本书命名之由。书另有俞樾和杨岘的序,对此书之得失都各有所见。如俞樾认为,此书在

  • 多识集

    十二卷。清魏裔介(1616-1686)编。魏裔介字石生,号贞庵、昆林,直隶柏乡(今属河北省)人。顺治进士,从顺治四年至十一年,他已由工科给事中逐级升至兵科都给事中,顺治对他任其职的突出表现非常赏识,多

  • 寰宇访碑录校勘记

    十一卷。清刘声木撰。刘声木,字十技,安徽庐江人。孙星衍、邢澍合著的《寰宇访碑录》,有些一石两见(标在两个地名下),有些在书中重出。李宗灏、罗振玉等人都有校勘记或刊误。刘氏此书,出于两家之后,故立说亦较

  • 尚书解意

    六卷。李桢扆撰。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桢扆字华麓,任丘(今属河北省)人。明代学者。《尚书解意》盖为初学者而作,故对名物、义理不甚着力。只就文句推导语意,标举章、节大意,务使畅晓易明而已。

  • 九星穴法

    四卷。旧本题宋廖瑀(生卒年不详)撰。廖瑀,字伯禹,十五岁时就已通五经,所以乡人称其为廖五经。传说他精通堪舆术,因得金山善地,所以自称金精山人,并撰有《九星穴法》一书。《九星穴法》,专以九星辨穴体而相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