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卷。清陆楣撰。陆楣,生卒年不详,字紫宸,江苏无锡人。本书的断限为:自康熙九年(1760年)四月蔡毓荣奉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、湖广军务镇荆州起,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收复云南止。由于
五卷。清徐通久撰。徐通九号抱真。杭州人。道光间为陕西中部县知县。其易学素无师承,自学之余,著成此书。书中以朱熹的《周易本义》为主线,凡是本义所取篇目及图注全部移录,之后杂采程颐、邵雍、周敦颐之说,相互
一卷。明涟川沈氏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氏,湖州府(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吴兴、德清、安吉、长兴等县)人,不知其名。《沈氏农书》主要讲述作者生活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。书中包括五个部分。“逐月事宜”,为农家月令,分
一卷。清张九钺撰。张九钺,字度西,号紫岘,湖南湘潭人,举人。早负才名,十三岁登石矶赋长歌,人称为太白后身。历官江西南昌及广东始兴知县,讲求农田水利坚持不懈。著有《陶园诗文集》、《历代诗话》、《晋南随笔
四卷。清郭振遐(约1766年前后在世)撰。郭振遐,字中洲,汾阳(今山西冀宁)人,寄居扬州,生卒年均不详。振遐有大志,以大禹、颜回自比,工诗,颇率易。著有《禹门集》六卷。是集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存目书著
二卷。清周济(1781-1839)撰。周济字保绪,一字介存,号止庵,荆溪(今江苏宜兴)人。少能属文,常与包世臣议论经世之学。曾研习兵书,兼习击刺骑射。嘉庆十年(1805)进士,授官淮安府学教授。因与知
一卷。不著撰人。据考当为唐五代之作。书中言灸不言针,显与王焘所作《外台秘要》极言针能死活人之说暗合,当有师承关系。书前有小序一首,句式整齐,骈丽对偶,述撰作要旨:“四大成身,一脉不调,百病皆起。或居偏
四卷。明史孟麟(约1598年前后在世)撰。史孟麟,字际明,号玉池,江苏宜兴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十一年(1583年)进士。官至太仆寺卿。崇祯初,追赠礼部右侍郎。著有《亦为堂集》。孟麟为官持正不阿,屡忤权贵
不分卷。清杨国桢辑。国桢生平不详。此书盖欲便蒙,为乡塾读本。故首为辑说,有陆德明、孔颖达、郑樵、范处义、马贵与王应麟诸家之论。次为诗大序,小序,而以朱子《诗集传》殿之。本书纯以集传为主,每篇每句皆节录
八卷。清陆廷灿(详见《续茶经》)撰。《艺菊志》是一部记载菊花种植和吟咏菊花诗词的书。陆氏当时居住在崇安县南朔镇,在槎溪上游种植多亩菊花,被称为当朝画圣的王翚曾为陆氏绘艺菊图一幅,一时文人多争相题咏。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