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小戴礼日记

读小戴礼日记

无卷数 清阮惟和(生卒年不详)撰。惟和,字子衡,松洪府奉贤县(今上海市)增生。《读小戴礼日记》乃《学古堂日记》之一种,其书有考《曲礼》四条、《檀弓》四条、《王制》三条、《月令》十四条、《曾子问》两条、《文王世子》四条、《礼运》四条、《礼器》四条、《郊特牲》六条、《内则》六条、共五十一条,约计一万六、七千言。较于鬯之书,字数略多。而著书之体例,则颇相类。惟和此书,多有创见,思虑精审,非一般辑集旧说者可比。如《曲礼》“日而行事,则必践之”句,郑注“读践为善”,王肃注此字“音履也”。惟和以为郑玄训释未免迁曲,不如王说直截明了。阮惟和解经不盲从大家,惟以经注合理为是,亦足见度之公允,堪为大家风范。此书有光绪十六年(1890)刊及二十二年(1896)续刊《学古堂日记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续补三体石经时代辨误

    一卷(民国十六年刻本)。王照撰。王氏之《三体石经时代辨误》一书未涉及杭世骏的《石经考异》,此书即为辨正《石经考异》而作。《考异》有厉鹗、全祖望二序。全氏认为正始石经亦出于邯郸淳,而嵇康等效法邯郸淳,亦

  • 侨吴集

    十二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元郑元祐(1292-1364)撰。元祐字明德。遂昌(今属浙江)人。曾任浙江儒学提举。卒于官。元祐家本遂昌,而流寓平江四十年。因而其集名称侨吴。(元祐另有《遂昌杂录》,名遂昌,以示

  • 驳箴膏肓评

    不分卷。章炳麟(详见《春秋左传读叙录》)撰。该书是为反驳清代今文学家刘逢禄《箴膏肓评》而作。该书按《春秋》十二公顺序,每公若干条,每条下面先摘录何休《左氏膏肓》,然后摘录郑玄《箴膏肓》,接着摘录刘逢禄

  • 周易象义串解

    六卷。清罗昌鸾著。罗昌鸾,长沙人。此书作于道光二十九年(1849)。作者研究周易,认为“象之所在,义即寓乎其中,用是节录朱子本义,旁采先儒,及近代名贤说纂辑而条贯之,庶几象昭而义亦昭”。因而此书以朱子

  • 焦南浦年谱

    一卷。清焦以敬(1685-?)、焦以恕(1697-?)编。以敬字星持,雍正十一年(1733年)进士,选庶吉士。以恕字心如,廪生,二人俱谱主之子。谱主焦袁熹(1661-1736),字广期,自号南浦,江苏

  • 都是春斋文集

    八卷。清张佑(生卒年不详。)撰,张佑字干伯,别字春洋子。朝邑(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)人。此集由作者自作弁言。四十四岁以前作品由同年友岳震川删存;四十五岁至六十一岁作品由宗弟张屏山删存;六十二岁以后

  • 太古遗音

    无卷数。明杨抡(生平见《伯牙心法》)撰。此书卷首有四言赞一篇。其中有上古琴样一篇,从伏羲、神农直至明代刘伯温共三十四人,每人所用琴皆绘有图,实无根据。又绘钟子期之像,而以自己之象绘于钟子期像之旁,尤为

  • 鹤林类集

    无卷数。明郭本中、步履常(二人生卒年均不详)同编。郭本中、步履常二人均为道士,他们撰此书主要是叙述其师周玄真的灵异之事。周玄真,字元初,吴县人,居玄妙观,世传其祈祷等颇有灵验,所以当时文士多以诗文相赠

  • 巫山县志

    三十二卷首一卷,清连山、白曾熙修,李友梁等纂。连山,曾任巫山县知县。白曾熙,曾任巫山县知县。李友梁,邑人,举人。巫山县清代二百余年无志,清以前则不可考。连山任县令后,立意创始,以采辑之事交给李友梁等人

  • 蒙鞑备录校注

    一卷。宋孟珙撰。从《宋史·孟珙传》看,孟珙未尝出使蒙古,怀疑是另有其人。清代曹元忠为之校注。元忠字君直,江苏吴人,光绪年间进士,曾任内阁中书。该书对鞑靼的发祥地、源流等问题进行了诸多考证,其辩甚为明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