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尔雅日记

读尔雅日记

①一卷。清杨赓元撰。赓元字良孚,江苏吴县人,光绪甲午(1894年)副榜。是编记其读《尔雅》所得。其中订正郭注之误,皆确有依据,非穿凿附会者比,且谓《说文》、《尔雅》异同可以互证,认为不当据《说文》以改《尔雅》,说甚通达。有《学古堂日记》本。②一卷。清蒋元庆撰。元庆字子蕃,江苏常熟人,优廪生。是编为其肄业学古堂时,治雅学之作。据其所得,分别条记之。于郭注邢疏及古今诸家之说,有未详未当者,悉为之订正,征引宏富,论断精核。间有小疵,然无害于全书之大纯也。有《学古堂日记》本。③一卷,续记一卷。清董瑞椿撰。瑞椿字楙堂,江苏吴县人,光绪癸巳(1893年)副贡。前记就经文及郭注邢疏考证之,续记则考证郭邢之前古注及郭氏《尔雅序》,并以所考郑注《尔雅》若干条附焉。所考颇精审,据《慧琳音义》所引郑氏《尔雅注》十六条,证明郑氏有《尔雅注》,尤为有据;谓注音者另有吴之韦昭、作赞者另有梁之昭明太子,皆为他人所未及。有《学古堂日记》本。④一卷。清王仁俊撰。是编乃其肄业学古堂时,记其读《尔雅》所得之作。所记各条,多据《说文》以考《尔雅》某字为某假、当作某等。综其所记,有得有失。有《学古堂日记》本。⑤一卷。清陆锦燧撰。锦燧字晋笙,江苏长洲人,光绪癸巳(1893年)恩科举人。此编为肄业学古堂时治雅学之作。其总论谓郭景纯《尔雅序》云《尔雅》者,所以通训诂之指归,叙诗人之兴咏。考《尔雅》者,所释遍及群经,而独云叙诗人之兴咏者,以篇中释《诗》为多,《释言》自“务,侮也”,至“幕,莫也”,皆依经释义,与经文次第尽合;《释训》之“如切如磋”以下,并直举经文;故毛传《诗》大半本诸《尔雅》。《尔雅》之不同毛传者,则齐鲁韩三家之说,所论颇有见地。所记各条,凡于《尔雅》释《诗》,其字为毛传所无而为三家《诗》,如逐之训病、算之训数等类者,无不一一考证诠释。此类条目几占全书之半,则此编不仅治雅学者所宜取资,于治诗者,亦有助焉。有《学古堂日记》本。⑥一卷。清包锡咸撰。锡咸字熙士,江苏吴县人,光绪癸巳(1893年)恩科举人。是篇亦包氏肄业学古堂时所作。仅寥寥数十则,其考证及订正郭邢之误处,均极确切,于治雅学,颇可为研讨之资也。有《学古堂日记》本。《学古堂日记》,清雷浚、汪之昌编辑,有清光绪十六年(1890年)刊本、二十二年(1896年)续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塞语

    一卷。明尹耕撰。尹耕有《南泰纪略》已著录(详史部·杂史类)。此书作于嘉靖庚戌(1550),所言皆为捍御塞北之术,故曰《塞语》。主要内容为:边情、形势、城塞、乘塞、出塞、抽丁、官军户、练习、保马、民堡、

  • 广雅堂四种

    十五卷。清张之洞(详见《书目答问》)撰。四种为《广雅堂骈体文》二卷补遗一卷、《广雅堂散体文》二卷附录一卷、《广雅堂杂著》四卷、《广雅堂论金石札》五卷。上述著作均为张之洞去世后,他人辑理编次。其中《广雅

  • 亳州志

    ①四卷。明李先芳等纂修。李先芳,字符卿,山东濮州人,官至尚宝司少卿,明嘉靖末年奉命为亳州同知。亳州旧志,始于明成化十八年,知县贺恩聪创修之,然荒秽苟简,全志仅数页。至弘治十七年,指挥石玺,复委贡士王浩

  • 佩秋阁诗稿

    二卷。《词稿》一卷。《骈体文稿》一卷。清吴茞(?-1862)撰。吴茞,字佩纕,又字纫之,江苏吴县(今苏州)人。汪凤九之妻,汪钟霖继母。清代文学家。此书有光绪元年(1875)刊本,书前有冯桂芬,许赓扬汪

  • 晓庵新法

    六卷。清王锡阐(1628-1682)撰。王锡阐字寅旭,号余不,又号晓庵,又号天同一生。江苏吴江人。不愿出仕清朝,乃闭门读书,任塾师,专攻天文,经常进行天文观测。著有《五星行度解》,另有《晓庵先生文集》

  • 明诗别裁集

    十二卷。清沈德潜、周准合编。沈德潜(生平详见《古诗源》条)曾编选《唐诗别裁集》。旨在上续唐人。沈德潜认为《明诗选》、《明诗综》、《列朝诗集》三书各有偏颇,于是合诸选本及“前贤名稿,别而裁之”,删其浮艳

  • 元丰类稿

    五十卷。宋曾巩(1019-1083)撰。曾巩,字子固,建昌南丰(今江西南丰)人。北宋文学家。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少时聪颖,读书即成诵,十二岁作六论,援笔立成,深受欧阳修赏识。嘉祐二年(1057)与苏

  • 左国腴词

    八卷。明凌迪知撰。迪知字稚哲,号绎泉,乌程(今浙江省吴兴县)人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进士,官至兵部员外郎,生卒年不详。著有《万姓通谱》、《太史华句》、《两汉隽言》、《文选锦字》、《名世类苑》、《

  • 说文提要增附

    一卷。近代金钺撰。参见《说文提要校订》。是编金氏拟以与《说文提要校订》相辅而行,故以《说文提要增附》为名。其所增附有三:其一是南唐徐锴《说文解字部叙》,其二是清蒋和《说文字原表说》,三是清王筠校正的蒋

  • 游永州三岩记

    一卷。清潘耒撰。潘耒,参见《游南岳记》条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),潘耒偕其甥陈周纶、表侄吴勖初同游南岳,游衡之后而作,是记仅纪二月上旬。三岩,为芝山、朝阳、澹岩。此记首叙由江上行入永州,始见石山嶙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