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易举要

读易举要

四卷。元俞琰撰。此书《文渊阁书目》、焦氏《国史经籍志》、朱睦《授经图》皆著于录,然传本甚稀,故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亦云未见。四库馆臣自《永乐大典》辑出,仍编次为四卷,流布渐广。俞琰易学,以朱子为宗,故此书力主朱熹易为卜筮之书的观点,“谓以卜筮观易,则无所不通;不以卜筮观易,则多有不通者焉。”然其穷平生之力,研深覃精,往往有所心得,不为苟同之论。如朱熹《启蒙》讲卦变,俞琰则谓:“卦变之说,用之占法则可,用之解经则不可,盖忘其本爻之义也。”认为泰、否二卦《彖辞》,较朱熹卦变之说更近自然。朱熹易图,多据邵雍之说,将天地五十有五之数等同于河图之数,俞氏则谓天地、大衍之数出于易,而河洛之数源于纬书。又驳张行成以元亨利贞为《周易》起数于四之证,亦自成其说。然宋人说易,颇有牵强附会者,如谓师卦居六,故师曰六军;革卦居四十九,应大衍之数,故曰天地革而四时成;节卦居六十而六十为一甲子,故曰天地节而四时成,此书并取其说,四库馆臣已指其非。书中所列诸家著述,虽多本于晁公武《读书志》及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,而名字爵里间有异同,亦可资考证。俞琰所著说易之书凡十一种,其《读易须知》、《易图纂要》、《易经考证》等八种旧与此书合刻,今多散佚,此书则从《大典》中抄出,原抄本藏上海图书馆,存三、四两卷,即四库底本也。又收入《四库全书珍本初集》、《四库易学丛刊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说储

    八卷、二集 八卷。明陈禹谟(详见《经籍异同》条)撰。此书为作者之札记。均为偶捡一二古事,而缀以论说,内容多阐扬佛教,大致沿袭屠隆《鸿苞》之流派。有明万历间刻本,共八册,初集卷八缺第一、二两页,二集姚履

  • 元史艺文志

    四卷。清钱大昕(生平详见《元史氏族表》)撰。《元史》成书仓促,未修艺术志。大昕有志续补,广罗当时文士撰述,录其书目,以补《元史》之阙。以四部分类,凡经类有十二:易、书、诗、礼、乐、春秋、孝经、论语、孟

  • 春秋比事参义

    ① 一卷。清潘相(详见《周易尊翼》)撰。清代桐城派古文大师方苞曾撰《春秋比事》,起于王室伐救,终于阙文,共八十五目,事同而书法互异之处加以条例。潘相受北宋学者张载启发,认为《孟子》多与《春秋》相发明,

  • 辽史纪事本末

    四十卷。清李有棠(1837-1905)撰。有棠,字芾生,萍乡(今属江西)人。幼补博士弟子员,入八旗官学、汉国子监学。光绪年间出为江西峡江县训导。以历朝纪事本末体史书中缺辽、金二代为憾,乃注意辽、金史事

  • 道驿集

    四卷。清张祖年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祖年字申伯,汤溪(今浙江金华县)人。自称张栻的二长世孙。著有《笏峙楼集》。《道驿集》是张祖年的一部杂说之作,其书内容论述正学阐微一卷,广泛议论四书性理诸书。论述正史阐

  • 异物汇苑

    ①五卷。旧本题明王世贞(1526-1590)撰。王世贞字元美,号凤洲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。官至刑部尚书。才学富赡,好为诗文。明“后七子”之一。著有《弇州山人四部稿》、《世说新语补》、《画苑》、《书苑》等

  • 德国学校略论

    二卷。德国花之安(1839-1899)译述。花之安,德国礼贤会教士,汉学家。1865年来华传教,1885年加入同善会,1898年移居青岛,后死于该地。花之安对中国植物学有较深的研究,并发表过许多宗教哲

  • 读小戴礼日记

    无卷数 清阮惟和(生卒年不详)撰。惟和,字子衡,松洪府奉贤县(今上海市)增生。《读小戴礼日记》乃《学古堂日记》之一种,其书有考《曲礼》四条、《檀弓》四条、《王制》三条、《月令》十四条、《曾子问》两条、

  • 安邱县志

    二十八卷。明熊元修,马文炜纂。熊元字子贞,河南光州人,万历十二年(1584)进士,十三年(1585)授安邱知县。马文炜字仲韬,邑人,嘉靖四十一年(1562)进士,授确山知县。曾任德安、云梦、孝感,官至

  • 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

    见“韵学大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