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楚辞

读楚辞

一卷。附《楚辞人名考》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,字荫甫,晚号曲园居士。浙江德清县人,道光二十四年(1844)举人,道光三十年(1850)殿试二甲,赐进士出身,改翰林院庶吉士,授编修,曾提督河南学政。后居苏州,专治经学。曾主讲紫阳书院等处。著有《群经平议》、《诸子平议》、《古书疑义举例》、《读楚辞》等,总称《春在堂全书》,共二百五十卷。《读楚辞》收入《春在堂全书·俞楼杂纂》中,为《杂纂》卷二十四。本书属以读书札记形式研究《楚辞》的著作。主要对《楚辞》(包括汉人拟骚之作)有关的名物、制度、史实进行考辨,计四十一条。每条取原诗的词、句为标目。特别是对字词的考辨,往往提出新说。如《离骚》“朝搴阰之木兰兮”,之“阰”,王逸、洪兴祖、朱熹皆注为山名,而俞氏据下句“夕揽洲之宿莽”之“洲”非水名,而推断“阰”亦非山名,是“皆非实有可指之地也。”属于泛指。又如《九歌·湘夫人》“葺之兮荷盖”。俞氏认为“芷”为坏字,只余下半“止”,误作“之”,文不成义,因移“葺”于“之”字上,使成文义。并引《说文》、《考工记》、《尔雅》为据,说明“葺”、“盖”“皆草屋之名,以芷为葺,以荷为盖,极言其清洁也。下文云‘芷葺兮荷屋’,与此文法相同,可据以订正此句之误矣。”考证虽然曲折,但言之成理,可备一说。除此之外,俞氏其它著作中还有一些论及《楚辞》的文字,可视为《读楚辞》的补充。《湖楼笔谈》卷六中两条:1.《离骚》称经,2.《离骚》实赋;《俞楼杂纂》卷三十四中一条:楚人谓冢曰琴;《宾萌集》中两篇:1.《屈原论》、2.《释荆楚》。版本有《春在堂全书》本,见《俞楼杂纂》二十四。《楚辞人名考》,名为“人名”考,实际包括了《楚辞》及汉拟作中人神名。其中古帝王二十条,古诸侯二十四条,古人七十六条,古妇人十九条,神四十六条。俞氏这一全面收集考证的作法,为前人所未有,引发人们对《楚辞》开展专题研究。考证的人神,虽不能一一视为确解,但对读《楚辞》大有益处。版本有《春在堂全书》本,见《俞楼杂纂》第三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清秘述闻

    十六卷。清法式善(1753-1813)撰。法式善,字开文,号时帆,蒙古乌尔济氏,隶内务府正黄旗。原名运昌,高宗为其改名法式善,即满语“勤勉”之意。曾筑梧门书屋,学者又称梧门先生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

  • 中庸总说

    一卷。中庸读法一卷。清王又朴撰。是书的总说,乃顺经文而畅其旨,无所阐发。读法,则就朱子九条而广之。其解“费隐”,谓因其不可离,则无处非道,无时非道,故称“费”,因其费则瞻在前而忽在后,故称“隐”。又说

  • 洗冤录

    二卷。宋宋慈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宋慈,生平不详。余嘉锡《四库提要辩证》考证,宋慈为福建建阳人,嘉定十年(1217)中进士,官至广东经略安抚使,淳祐六年(1246)卒,年六十四。余说可信程度,尚需考证。《

  • 三家诗遗说

    八卷。清代冯登府撰。冯登府,字柳陈,号云伯,浙江嘉兴人,嘉庆进士,官宁波府教授。工诗善文,熟悉掌故。曾主修《盐法志》、《福建通志》,著有汉、魏、蜀、唐、北宋、清诸代《石经考异》六卷、《三家诗异文疏证》

  • 兼韵音义

    十卷。清殷秉墉撰。秉墉字东桥,天津人。官南阳守,擢四川成绵龙茂观察。秉墉以为官韵甚严,文字音义异同抉摘尤精,春秋两闱,往往一字出入,遂关得失。见诸坊刻者,因而有《韵字辨同》各书,顾第标大旨,证据未详。

  • 乐经律吕通解

    五卷。清汪绂(生平事迹见《乐经或问》条)撰。汪氏另有《书经诠义》、《乐经或问》等书。此《乐经律吕通解》凡五卷。其取《礼记》乐记一篇为《乐经》,又以理寓于声而器衷于律,故合《乐记》及蔡元定《律吕新书》,

  • 长乐县志

    八卷。清孙蕙修,孙元体纂。孙蕙,满洲镶白旗人,荫生,康熙二十五年(1686)任知县。县志宋元无考,明万历间始有成书,之后两度复修。康熙间,朝廷特谕各省进舆图册,并令郡县呈志,以成《一统志》。适孙蕙莅任

  • 高昌馆课甲卷

    不分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是书按年记载各卫朝贡请赏等事,有的内容可与《明实录》、《华夷译语》、《女真编》等参照、比较使用,是研究清初历史的重要著作。《续修四库全书》说:“按,是书即四夷馆所辑藩属之来文,而

  • 黄帝宅经

    见《宅经》。

  • 钟鼎篆韵

    七卷。元杨銁(生平不详)撰。杨銁字信文,临江(今江西清江)人。是书系夏商周彝器文字之汇编,依《唐韵》编辑而成。共采金石器物三百零八件,凡四千一百六十五字,计上平九百五十七字,下平六百八十二字,上声一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