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辽文萃

辽文萃

七卷。清王仁俊(1866-1913)辑。王仁俊,字捍郑。江苏吴县人。他是俞樾弟子,光绪十八年(1892)进士。曾于上海创办实业报馆,后往依张之洞,任存古学堂教务长。至京师,任学部图书局付局长兼大学堂教习。中年以后致力于金石文字之学与辑录古代佚书,卓有成绩。著作有《籀簃文集》、《正学堂集》、《玉函山房续编》、《辽史艺文志补证》、《西夏艺文志》、《西夏文缀》等。王仁俊以先秦至明代唯五代及辽无诗文总集,遂以汇编辽代诗文为己任,“岁在戊戌,客武昌官报局,暇编辽文十四卷。”(《辽文萃》自序)以《易序卦传》云:“萃”者,聚也;《小尔雅·广言》:“萃”,集也,谓本书命名,窃取斯义。是其原书为十四卷,后来得见缪荃孙所辑《辽文存》,凡缪书已刊入者悉予删落,剩一百余篇,编为四卷,又《补遗》一卷,《作者考》、《逸目考》各一卷,共七卷,又附《辽史艺文志》一卷,符合此书自序所谓“都为八卷”之数。其分类编次与《辽文存》大体相同,共有诗、诏册、敕、表、奏疏、上书、铭、序、书、札子、文、谕、牒、状、对、议、碑碣、塔记、幢记、誓文、祭文、檄、杂著等二十余体。《辽文萃》拾补了《辽文存》的部分遗佚,但也还有不少漏误失当之处。有光绪三十年(1904)无冰阁刊本、《辽海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常建诗

    三卷。唐常建(约749前后在世)撰。常建不知其字,其里籍、生卒年均不详。据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知其于开元十五年(727)与王昌龄同榜进士,终于盱眙尉。故人称为“常尉”。此集乃毛晋汲古阁所刊,共三卷,

  • 绿滋馆稿

    九卷。明吴士奇(约1607年前后在世)撰。生卒不详。吴士奇字无奇,安徽歙县人。万历二十年(1592)进士。官至太常寺卿。著有《史裁》《明副书》等,已著录。此稿凡九卷,文八卷,诗一卷。四库总目编者评吴士

  • 越缦堂诗话

    三卷。清李慈铭(1830-1894)撰。李慈铭生平详见《白华绛柎阁诗集》辞目。是书论诗不标榜宗派,认为学诗之道必不能专一家限一代,凡规矩模拟者,必其才力薄弱,中无真诣。主张内有所蓄,同时广泛向前人学习

  • 安危注

    四卷。明吴甡编。甡字鹿友,南直隶兴化(今属江苏)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。该书主要辑录汉晋唐宋几代将相生平事迹。其题目取自陆贾《新语》中“天下安,注意相;天下危,注意

  • 子书二十二种

    见《二十二子》。

  • 中庸点缀

    一卷。明方时化撰。方时化事详《易引》条。此书首为《中庸》总提,次载《中庸》全文,每段或总批,或旁批,以释氏解儒书。《四库全书》采用江苏周厚堉家藏本。

  • 事编内篇

    六卷。明孙慎行(1564-1635)撰。孙慎行字闻斯,号淇澳,武进(今属江苏)人。学者。万历进士,授编修。累擢礼部右侍郎。天启初召擢礼部尚书,后托病归。《明史》本传称其“操行峻洁,为一时缙绅冠”。有《

  • 影宋绍熙本穀梁传

    十二卷。晋范宁撰。范宁《春秋穀梁传集解》传至两宋之时,逐渐稀少,除注疏本外,单刻本不多见。此本原为宋绍熙年间(1190-1194)余仁仲万卷堂刻本,有很高的价值。其书共分十二卷,按春秋十二公,每公为一

  • 藻轩闲录补续词丛类采

    八卷。明林瀌(生卒年不详)撰。林瀌字元盛,福卅(今属福建省)人。官广东三水、龙门二县教谕。官终于昌化县知县。其书成于万历三十八年。书杂采古书之词编辑而成。全书分一百六十门。十分繁杂。似为龙门诸生而作。

  • 鬻子校勘记

    一卷。清钱熙祚(生卒年不详)撰。熙祚有《吴兴志校勘记》,已著录。熙祚既刊行《鬻子》,又据《道藏》本及《意林》、《群书治要》、《北堂书抄》、《文选注》、《艺文类聚》、《太平御览》、《驿中》、《汉书·艺文